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单一的生产方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农村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资金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地区出现了经济发展缓慢、公共设施与社会服务不完善、居住环境由内而外逐渐衰败的空心化现象。空心化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从而得到科学的结论和判断,为空心村整治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和方案。在已有空心村的理论研究和国内外案例的基础上,本文论述了空心村在人口层面、空间形态层面、经济层面以及公共设施层面的空心化特点及其表现形式,认为空心村可分为初期、中期、晚期三个发展阶段。分析了空心村的成因:土地使用制度不完善,农民对宅基地认识不足;城市化进程加快但不完全;村庄规划和管理不到位;旧宅结构、布局存在缺陷,基础设施匮乏。总结了空心村带来的影响: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的和谐共生。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和实际情况并且针对空心村的特点,提出四种空心村整治模式:迁村合并模式、原址整治模式、新址重建模式以及转型整治模式。制定了符合实际情况的整治原则和对策,着重分析了空间布局方面的整治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庞家庄村空心化的整治中,希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