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刺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影响,进一步从线粒体途径观察针刺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p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针刺抑制2型糖尿病胰岛p细胞凋亡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1)实验研究:将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治疗组(简称针刺组)、皮内针皮下浅刺组(简称皮内针组)、西药罗格列酮治疗对照组(简称药物组)。同系非糖尿病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针刺组取穴内庭、足三里、胰俞,结合电针治疗,每天一次,每周五次,左右侧轮换取穴;皮内针组在相同穴位用皮内针浅刺,仅刺破皮肤;药物组每日早间固定时间以罗格列酮4mg/kg灌胃;模型组与正常组不作任何治疗,仅抓取、固定。连续治疗4周。实验结束后取血取胰腺组织,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血脂、促凋亡蛋白Bax、抗凋亡蛋白Bcl-2及半胱天冬蛋白酶(caspase)、胞质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2)临床研究:1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取合谷、曲池、胰俞、中脘、足三里、内庭进行针刺治疗,平补平泻,10分钟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隔天一次,每周三次,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检测FPG, TC。结果:(1)实验研究:①治疗后各组大鼠FPG、血脂的变化:FPG针刺组、皮内针组低于模型组(P<0.05);总胆固醇(TC)针刺组、皮内针组低于模型组(P<0.01)。②Bax、Bcl-2及caspase测定:Bax正常组、药物组、皮内针组均小于模型组(P<0.05);Bcl-2正常组、针刺组、皮内针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药物组高于模型组(P<0.05),皮内针组高于正常组和药物组(P<0.05);caspase-3,6正常组、皮内针组均小于模型组(P<0.05);caspase-9正常组、皮内针组均小于模型组(P<0.05)。③cyt-c测定:cyt-c正常组小于模型组(P<0.01),药物组、皮内针组均小于模型组(P<0.05)。(2)临床研究:FPG, TC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1)实验研究:①针刺与皮内针均能有效降低血糖、血脂,效果优于模型组,其中,皮内针组效果优于药物组;②针刺、皮内针、西药罗格列酮均能抑制促凋亡蛋白,保护抗凋亡蛋白,并抑制半胱天冬蛋白酶的活化,从而抑制胰岛p细胞凋亡,其中,皮内针效果优于针刺和罗格列酮;③针刺、皮内针、西药罗格列酮均能使胞质中的cyt-c量减少,皮内针效果优于针刺和罗格列酮,说明皮内针能有效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2)临床研究:针刺治疗可有效降低T2DM患者的FPG、TC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