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基础教育新课改也在不断地深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或城乡结合部,这一课题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落后地区的教师该如何发展,他们的困境在哪里,适合本地区教育特点的发展模式是什么?基于这些问题,笔者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分析,以期为同类型问题的研究提供基础。笔者利用问卷、访谈、参与观察、实证调研等多种形式,发现制约乌海市海南区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来自于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自身四个方面。首先,从客观环境来说,政府对教育系统的重视程度不够,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存在差距,社会环境差。其次,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评价方式过于片面,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不合理,培训、培养制度尚未落实。再次,从学校管理来说,学校管理体制不完善,设置的专业发展环境差,校本培训开展不力。最后,作为教师个体而言,教育理念的落后以及自主发展意识的淡薄都将作为主观因素限制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调查结果,我们从政府、学校及教师自身等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寻找出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转变片面的应试教育思维,以校本模式为支撑,实施因地制宜的管理措施,完善海南区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构建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文化,对教育评价实行创新,以促进海南区初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使教师们建立个人发展规划,以切实的需求和愿望为动力,去激发教师们自我发展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