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根管治疗是迄今为止治疗牙髓病、根尖周疾病公认的最有效的手段,遵循根管内部解剖结构,在减少并发症的同时将根管内细菌及其毒性产物进行最大程度的清理。然而,尽管出现了许多新技术,炎性刺激物仍然可以通过变异的根管、峡区等微渗漏渠道侵入根尖周组织,导致临床后期根管治疗的失败[1]。Baruwa[2]和Costa[3]等研究表明遗漏根管的牙齿发生根尖牙周炎的几率为治疗完善的牙齿的4.4倍,其中根管治疗发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根管治疗是迄今为止治疗牙髓病、根尖周疾病公认的最有效的手段,遵循根管内部解剖结构,在减少并发症的同时将根管内细菌及其毒性产物进行最大程度的清理。然而,尽管出现了许多新技术,炎性刺激物仍然可以通过变异的根管、峡区等微渗漏渠道侵入根尖周组织,导致临床后期根管治疗的失败[1]。Baruwa[2]和Costa[3]等研究表明遗漏根管的牙齿发生根尖牙周炎的几率为治疗完善的牙齿的4.4倍,其中根管治疗发生根管遗漏问题的占比为12%-17%,导致后期治疗失败。上颌前磨牙楔状缺损发生率最高[4],是除磨牙外根管治疗的比例最高的牙位[5]。近年来临床工作中上颌前磨牙弯曲根管、遗漏根管等的报道屡见不鲜。根管的形态与角度对根管器械和化学机械预备的成形效果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临床中根管治疗的成败。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在上颌窦炎的患者中,超过一半的病例属于牙源性病因导致的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因此,掌握上颌前磨牙形态特征及其与上颌窦的关系对临床工作中减少医源性错误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方法研究上颌前磨牙牙根长度、牙根及根管数目、根管弯曲度、根管口距离、根管构型、上颌前磨牙牙根与上颌窦的垂直关系、上颌第二前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间颊舌侧骨皮质厚度及其与性别、年龄变化的关系,以期为临床中上颌前磨牙相关的诊疗提供数据性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6-2021年于合肥市口腔医院就诊过并进行过锥形束CT扫描的患者,严格筛选出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866例上颌前磨牙的CBCT影像学资料(上颌第一、二前磨牙各1732颗),按照年龄、性别分别分组,应用NNTviewer软件观测各项测量指标并进行分组分析。结果上颌前磨牙以单根最为多见,单根牙具有更多样的根管构型,大多数双根上颌前磨牙表现为Ⅳ型构型(96.3%),Ⅷ型根管仅在三根上颌前磨牙中出现。16.5%的上颌前磨牙牙根与上颌窦相贴或突入其中。上颌前磨牙根管弯曲度差异较大,上颌第一前磨牙颊舌向弯曲根管检出率大于近远中向,根管口距离范围为0.79mm-4.57mm。各年龄分组间骨皮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分组中上颌第二前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间颊舌侧骨皮质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上颌第二前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间骨皮质厚度较女性略厚。结论上颌前磨牙根管系统复杂多样,单根的上颌前磨牙根管变异发生最多,牙根与上颌窦窦底垂直方向关系密切。上颌前磨牙根管弯曲度变异较大,上颌第二前磨牙近远中根管弯曲度大于颊舌向根管,根管口距离与根管构型关系密切,可能为根管形态的一个可预测因素,上颌第二前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间颊舌侧骨皮质厚度与年龄无关。
其他文献
对于建筑风荷载的模拟,CFD数值模拟法相较于风洞试验与现场实测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在湍流数值模拟的诸多方法中,直接数值模拟对算力要求极高,目前还无法用于工程实际,而在非直接数值模拟中,主要有Reynolds平均法(RANS)、分离涡模拟方法(DES)以及大涡模拟方法(LES)。其中DES湍流模型结合了RANS与LES两种方法,且对其模拟精度的研究尚少。本文以k-ω S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营养状况,分析其营养风险,分析脑性瘫痪患儿营养不良与吞咽功能障碍、流涎之间的相关性,为脑瘫儿童营养不良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临床证据。方法根据2014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脑性瘫痪的诊断标准,选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期间,在我科门诊首次诊断为脑性瘫痪、并于我科首次住院进行康复治疗的85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31例,年龄1-10岁,平均(5.
3D打印技术基于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及分层叠加制造原理,极大地颠覆了传统金属制造业生产模式,能够实现任意几何形状的复杂金属构件高精度快速成形。在建筑钢结构件生产中,相较于热轧、冷成型、铸造、焊接等传统钢结构制造工艺,3D金属打印技术提供了极大的设计自由,同时其工艺周期短、材料强度高、成形质量精度高、能源投入和对环境影响小,具有诸多潜在优势。3D打印建筑金属构件的研究对推动建筑构件智能化、绿色化、自由
目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影响早产儿肠道的最常见疾病,常见于早产儿,病死率高,约20-30%。存活NEC患儿也会有诸多并发症如短肠综合征,肠外营养相关的胆汁淤积和肝功能障碍、营养不良、代谢性骨病等。目前关于NEC发病机制仍未完全了解。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肠道菌群进行高通量测序,了解其变化特点为NEC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对婴儿痉挛症(IS)患儿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及脑电图资料进行收集及分析,探讨影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从而早期准确的指导临床用药、判断预后。方法收集2019年10月1日至2021年5月1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小儿神经科收治且均使用ACTH治疗的68例IS患儿,收集ACTH治疗前后完整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根据ACTH治疗后疗效分为完全缓解组(n=41)、有效组(n=
目的:总结不同年龄段儿童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病因构成,为规范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住院确诊为消化道出血的1287例患儿的病例信息,根据患儿性别分为两组;根据患儿入院年龄分为五组;根据患儿发病季节分为四组。记录、整理患儿的姓名、年龄、性别、入院时间、临床症状、合并疾病等资料,总结归纳各信息的特点。分析前8位主要病因与各因素的
目的NLRP3炎症小体是天然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将病原体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相关的多种信号整合到促炎症反应中而引起多学科领域的关注[1]。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6(TRPC6),是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对Ca2+的渗透性是对Na+的6倍,与足细胞的损伤密切相关。两者都是近期对肾脏疾病研究的重要位点,但是TRPC6通道蛋白和NLRP3炎症小体在足细胞损伤模型中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尚无研究。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和推行装配式建筑,而折叠式集装箱房由于可以在施工时作为建筑单元进行架设,在运输时折叠成板状减小运输体积,因此可以大大减小模块化建筑的运输成本,具有广阔的前景。而现在国内市场上大部分折叠式集装箱房为了避免板件之间的运动干涉,而不得不将部分板件进行拆分,影响了结构的整体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折叠式集装箱房方案,并且研发了两种新型的高层模块化节点,以推动折叠式集装箱房在高层建筑
中国拥有辽阔的海域,研究近海自主作业的两栖机器人,是国家提高环保治理、资源勘探以及国防安全等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两栖机器人关键性能之一在于自主识别地形并实时调整控制策略,以提高行进机构作业效率。但由于户外场景下地形复杂、环境多变,目前主流的地形识别方案,还存在着识别率低、对噪声不鲁棒、实时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机器人后续控制和规划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些缺点,本课题设计了一个两栖机器人地形识别与步态控制
地震是一种突发的、剧烈的地壳运动方式,强烈的地震运动严重威胁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命安全。我国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范围广、强度大的特点,是遭受地震灾害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对地震防护安全需求巨大。当地震发生时,地震波由震源向地面进行传播,当传播至地表面时,经过一系列的反射、衍射将产生沿地表水平传播的地震表面波,主要包括Rayleigh波和Love波。其中Rayleigh波振幅大,且频率主要集中在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