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频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yue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可定义为大脑和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设备之间搭建的一类新的通讯控制系统。BCI技术涉及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理论和许多其他技术,在生活、娱乐、医疗、宇航、军事、康复工业等多个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获得脑电信号的方式不同,BCI可分成侵入式和非侵入式。其中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作为一种以非侵入方式采集的脑电信号,是当受试者受到外部按恒定频率闪烁的视觉刺激时在其大脑头皮记录到的节律性响应。基于SSVEP的BCI具有信息传输率高和无需训练的优点。SSVEP依据其刺激源闪烁频率的不同可分成低频、中频和高频的SSVEP。基于低频SSVEP的BCI相较于基于高频SSVEP的BCI而言,存在易诱发疲劳和光敏性癫痫等不足,因此,基于高频SSVEP的BCI研究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很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围绕基于高频SSVEP的BCI这一研究目标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
  考虑到高频SSVEP相较于低频和中频SSVEP而言,其响应强度低,受肌电伪迹的影响大,识别率低,本文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al decomposition,EMD)分别与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CCA)和多变量同步指数(multivariate synchronization index,MSI)进行结合,提出了EMD-CCA方法和EMD-MSI方法,用于对高频SSVEP进行特征提取和识别。两种方法在对信号进行频率识别前,均需利用EMD对SSVEP信号进行解析,得到多个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并计算各IMF分量在刺激频段附近的频带能量,选择出包含刺激频率相关信息的IMF分量作为特征分量。EMD-CCA利用CCA方法分析特征分量,得到典型相关系数,据此对不同视觉刺激下产生的SSVEP进行分类识别。EMD-MSI则利用MSI方法计算得到最大同步指数,进而对SSVEP进行识别和分类。相较于直接利用CCA或MSI对脑电信号进行识别的传统方法,本文提出的两种方法通过增加EMD分解和IMF分量选择的步骤,从脑电信号中提取包含高频刺激信息的特征分量,以降低信号中包含的伪迹成分的影响,提高高频SSVEP的识别率。
  本文设计和实施了离线实验,采集了二类和四类高频SSVEP脑电信号,用以对所研究的EMD-CCA方法和EMD-MSI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EMD-CCA和EMD-MSI方法能有效识别高频SSVEP信号,显著提高高频SSVEP的分类识别率。
  最后,在上述算法研究以及仿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基于高频SSVEP的在线BCI系统,受试者可以通过选择注视按不同频率闪烁的LED灯,完成对随机出现的两张扑克牌的大小比较。该系统包括视觉刺激器、脑电信号采集设备和上位机三部分。研究中设计并制作了闪烁频率可调的LED视觉刺激器;采用Neuroscan系统来采集和实时传输脑电信号;利用LABVIEW编写上位机软件,处理SSVEP信号,并显示识别结果。为验证系统性能,设计并实施了高频SSVEP伪在线实验和在线实验。8名受试者参与了伪在线实验和在线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他们均能有效操控在线BCI系统完成扑克牌大小比较游戏,其中一名受试者的单组在线控制准确率可达100%。
其他文献
向环氧树脂(EP)中填充氮化硼纳米片(BNNSs)可以有效提高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但是,BNNSs填充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会发生团聚问题,降低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交流击穿强度,限制了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热导率的提高和实际应用。使用硅烷偶联剂等表面改性剂修饰可以有效改善纳米粒子的分散性,但BNNSs表面羟基少,直接用偶联剂修饰的效果不好,而等离子体改性可以提高材料表面的羟基含量。因此,本文采用大气压Ar+H2O双极性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羟基化改性BNNSs,再用硅烷偶联剂KH560修饰,以提高其在环氧树脂中的分
单相Boost PFC和PWM整流在AC-DC功率变换中应用广泛,其高功率因数运行时可有效解决电力电子接入装置对电网的谐波污染问题。然而,单相AC-DC系统中的低频不稳定现象会导致功率因数校正效果的急剧下降。为了避免单相Boost PFC系统中的低频不稳定,现有改善控制策略多基于电压反馈,此类方式会导致系统动态响应性能的下降。此外,dq模式控制两级PWM整流系统的低频稳定性分析及控制目前仍缺少相关研究报道,且可供借鉴的稳定性改善控制方案具有复杂的设计过程。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分别基于Boost PFC系统的
电缆是电能输送的重要通道,电缆沟敷设是电缆敷设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电能需求的不断增加,电缆沟所需承载的负荷也越来越大。由于电缆沟运行维护的需要,沟内电缆大多集中布置在电缆沟两侧。当电缆负荷增加时且平均分配时,这种集聚布置方法很容易造成一部分电缆运行温度过高,严重时可能影响电缆使用寿命,甚至释放出易燃气体,引起火灾事故。因此,对电缆沟电缆的负荷优化分配具有重要意义。电缆沟内每条电缆的温度不仅受到所载负荷量的影响,还会受到沟内环境和其他电缆的共同影响,因此研究电缆沟内的温度场分布对电缆负荷优化至关重要。本论文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MMC-HVDC)输电工程朝着高电压、大容量的方向发展,使桥臂需要级联的子模块不断增多,由此带来两方面的实际问题。一方面,换流器桥臂中的悬浮电容大量增加,显著提升电容电压均衡控制的难度,给换流器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挑战;另一方面,换流器中IGBT、二极管等开关器件成倍增加,大幅降低MMC-HVDC详细模型电磁暂态仿真的速度,给工程仿真调试带来不便。本文在全面梳理MMC拓扑结构、工作原理、数学模型和稳态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对MMC内部大规模电容电压均衡控制和混合型MMC电磁暂态快
伴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功率变流器的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大,应用领域也逐渐增多。为了迎接新的时代,以SiC MOSFET为首的SiC宽禁带半导体器件正逐渐取代原来的Si器件,开始占领市场与科技前沿。然而,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如何保障SiC MOSFET器件可靠性的问题也开始引人关注。
  除SiC芯片自身的失效以外,传统的适用于Si器件的旧封装同样限制着SiC器件的性能发挥。SiC本身设计且希望能够应用于高温工作环境,结果受封装限制,导致更高的热应力作用而使得SiC MOSFET模块将面临着严重的可靠性
杆塔接地极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接地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输电线路的供电可靠性。但受到土壤和溢散电流的作用,输电线路碳钢接地极普遍存在腐蚀情况。腐蚀后的接地极表面会附着一层电阻率远大于土壤的腐蚀产物,影响接地极正常的电流溢散过程,导致接地极的接地性能发生改变。准确分析含腐蚀产物层接地极的接地性能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深远的意义。在目前对腐蚀接地极的研究中,大多仅考虑接地极有效直径减小的作用而忽略了腐蚀产物层的影响,使接地极的腐蚀诊断出现较大误差。为解决上述问题,完善腐蚀接地极接地性能
在全球能源资源逐渐紧缺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备受关注。在我国,以水电、风电和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与实际的负荷需求呈现出逆向分布的特征,构成了我国“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电力基本格局。近年来,柔性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凭借无换相失败问题、输出谐波低、可向无
高海拔导致起晕电压降低,湿度也对电机绕组的外绝缘特性产生影响,而我国西南高海拔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大量的水电站将在此区域规划或建设投运。但国内外关于高海拔地区定子线棒或绕组起晕特性相关的研究较少,并且现有标准参考不同模型下的气压、湿度对起晕电压的影响试验结果所获得影响特征指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探究高海拔地区定子绕组的电晕起始特性,本文通过电场仿真,分析和对比了定子整机和实验室试验模拟绕组的电场分布特性,说明了实验室内进行模拟绕组试验的有效性。论文主要采用电晕脉冲电流法检测试验模拟绕组的起晕电压,通过分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功率变换器在电能传输与分配、交流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及新能源电网等领域广泛应用,是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有源电力滤波器(APF)、柔性交流输电技术(FACTS)及交流异步电动机调速装置的核心设备。在高压大功率领域,多电平逆变器以电压变化率du/dt小,电磁干扰小;输出电平数量多,电能质量高,总谐波畸变率(THD)小;开关管开关频率和电压应力低等优势而受到重视,但是随着输出电平数增多,多电平逆变器控制策略也相应复杂,难以实现多目标控制,并且随着电力电子设备在智能电网中
单相PWM整流器有着高功率因数、低谐波含量以及能量可以双向流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UPS电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等诸多场景之中。作为双向AC-DC变换器,单相PWM整流器需满足两个关键性能指标:一是交流侧的输入电流谐波含量需要满足入网标准,二是直流侧输出电压满足后级负载或变换器的直流供电要求。本文在此背景下对单相PWM整流器的调制策略和直流母线上的无电解电容方案展开研究。
  本文内容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首先分析了单相PWM整流器的工作模态,通过THD和损耗计算在所有可能的调制方式中得到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