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恶性探析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khfahdjf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犯罪是在恶意支配下通过恶行表现出来的一种恶。恶意即主观恶性,是通过危害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应受到道义上和法律上的否定性评价和谴责的心理状态。首先,主观恶性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其形成有特定的心理基础和规律,本文试图探寻其心理的成因,剖析其形成的机制。另一方面,主观恶性是心理事实与规范评价的统一,没有心理事实,主观恶性就是无源之水,同样,没有规范评价,主观恶性就是无本之木。离开了规范评价,犯罪人的主观上的罪过就无从谈起。然而,主观恶性的规范评价既是一个伦理评价的问题,也是一个法律评价的问题。 无罪过即无责任,也无犯罪。这一心理责任原则,是各国刑法的共识。这里的责任是主观的,责任的本质是行为人危害社会的心理应受谴责性,因而主观恶性是犯罪成立的必要条件。犯罪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缺乏主观恶性,就不能将其行为作为犯罪加以谴责和惩罚,否则就是对正义的背叛。因此,没有主观恶性就不能成立犯罪。主观恶性作为刑事责任的主观基础,不仅决定着刑事责任的有无,而且影响着刑事责任大小。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大,对其否定评价和谴责就更严厉,相应承担较大的刑事责任。反之,如果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小,对其进行否定评价和谴责就缓和些,相应承担较小的刑事责任。因此,本文就主观恶性在定罪、量刑和行刑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法律分析,希望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对主观恶性能够有正确认识和对待。
其他文献
正确处理新时期思想文化领域中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历史课题。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矛盾冲突是人民内部矛盾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反映,也是政治,经济领域诸
针对国内外关于电子政务的多种说法,本文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视角出发,全面界定了电子政务的定义和内涵,阐述了电子政务的特点及其与依法行政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探讨了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药品平行进口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药品的平行进口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产权问题,因为药品的治疗特性使药品与社会福利密切相关。因此在全球贸易
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是知识产权法中相对较新的领域,直到上个世纪西方发达国家才开始对其提供法律保护。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两种保护模式,一种是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
刑事政策不仅对有关刑事司法方面的立法起着价值导向作用,而且对具体司法活动的导向作用也极为明显。本论文立足我国刑事政策模式转换的背景,阐述了刑事政策模式转换对知识产权
工伤事故是现代工业社会的顽症之一,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受害劳工的生活、生存均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于工伤事故的法律救济,各国从原来单一的侵权法救济,发展到包括劳动法、
孙中山先生有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国势必会融合于全球化的浪潮,这种融合不仅反映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也必然要反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