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发光法和电化学的巧妙结合带来许多潜在的优势。首先,电化学发光不需要使用外部光源,同时一些反应物可以在电极表面再生,从而允许过量的共反应物存在,这大大提高了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的灵敏度。反应物的再生也简化了仪器,同时节省反应物。第二,极不稳定的化学发光试剂和中间体可在原位电化学再生,从而使得电化学发光分析可以容易地克服化学发光分析需要不稳定的化学试剂这一劣势。第三,通过对电化学发光时间的控制,从而提高再现性和简化了操作。第四,同时获得的电信号和光信号,有利于对电化学发光机理的研究,最后,电化学发光分析不需要使用某些化学发光体系所需的毒性或腐蚀性试剂。电化学发光传感器作为一种廉价的分析方法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将Ru(bpy)32+固定到电极表面可以电化学发光,同时降低昂贵的Ru(bpy)32+的消耗,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善固态ECL传感器的电子传输效率,通常采用导电性好的材料,例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等修饰玻碳电极表面。本论文主要是研究固态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以及应用于多巴胺(dopamine),三聚氰胺(melamine),二甲双胍(metformin)等物质的检测。各部分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铜纳米粒子掺杂的碳纳米球(Cu/CNPs)与全氟磺酸复合膜在玻碳电极上固定吡啶钌Ru(bpy)32+制得Ru(bpy)32+/Nafion/CNPs/Cu修饰电极。碳纳米球是通过水热法合成,铜纳米粒子通过电沉积法制备。对所制备的传感器进行电致化学发光研究。在pH 7.5的条件下,多巴胺浓度在1×10-9-1×10-4mol/L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779.20×Log(CDA/mol×L-1)-1709,相关系数为 0.9991,检出限为 3.3×10-10 mol/L(S/N=3)。将此传感器用于多巴胺注射液中多巴胺的检测,回收率为97.2%-103.1%,相对标准偏差为2.8%,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2.利用银纳米粒子掺杂石墨烯纳米带(Ag/Nitrogen doped graphene nanoribbons,Ag/N-GNRs)与全氟磺酸复合膜在玻碳电极上固定Ru(bpy)32+制得Ru(bpy)32+/Nafion/Ag/N-GNRs修饰电极。石墨烯纳米带是纵向解压碳纳米管制得的,并进行银纳米粒子的修饰与氮掺杂。对所制备的传感器进行电致化学发光研究。在pH9.0的条件下,三聚氰胺浓度在1×10-13-1×10-7mol/L 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 I=-916.53Log(CMEL/mol·L-1)+12531,相关系数为0.9955,检出限为3.3×10-14mol/L(S/N=3),将此传感器用于牛奶样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回收率为97.68-104.3%,相对标准偏差为3.2%,说明所制备的固态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可以用于实际样品检测。3.利用银纳米粒子掺杂石墨烯纳米带(Ag/N-GNRs)与自行制备的氮化碳纳米片制备了Ag/N-GNRs/g-C3N4修饰电极。石墨烯纳米带是用纵向解压碳纳米管制得的,并进行银纳米粒子修饰与氮掺杂,g-C3N4使用热腐蚀法制备。对所制备的传感器进行电致化学发光研究。在pH =7.5的条件下,二甲双胍在0.01-20n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I=-407.29×Log(CMET/ng×mL-1)-2007.9,相关系数为0.9997,得到检出限为0.003 ng/mL(S/N = 3)。将此传感器用于二甲双胍缓释片的检测,回收率为98.1-104.2%,相对标准偏差为3.2%,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全文共四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基于铜掺杂碳纳米球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于多巴胺的检测,第三章基于银修饰氮掺杂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三聚氰胺的检测,为第四章为基于g-C3N4的Ag/N-GNRs修饰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二甲双胍的检测,其中二三四章为本人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