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发展步伐迈入“新常态”以来,结构化趋势明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融资困难成为突出问题。传统货币政策的调控模式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为促使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2013年以后多种新型货币政策应运而生,补充市场流动性的同时对经济结构产生定向作用,研究我国新型货币政策对疏通传导机制及实体经济融资纾困的影响效应,将对未来政策调整与制度改革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更有利于货币政策工具箱的更新与实体经济融资困境的解决。本文首先对我国当下实体经济的融资现状进行概述,其次基于货币与信贷传导渠道梳理了货币政策作用于实体经济具体机制的理论基础,并微观上深入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到实体经济的阻滞,最后对我国各类型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及其近年来的操作使用情况进行概述,并深入探究了新型货币政策的使用在解决机制传导不畅方面所起到的重要补充作用。在实证分析部分,利用数据采用自向量回归模型(VAR)探究了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的调控特点及对实体经济融资的影响效应,并基于时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重点分析了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对实体经济薄弱领域即小微企业与“三农”主体融资的动态影响过程,得出以下结论:(1)当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阻滞主要包括:两轨制现象的存在使得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对市场变化反应存在一定的时滞性;融资渠道狭窄,获取途径单一,资本市场难以发挥枢纽作用;整体经济下行导致市场环境较差,不良贷款的高涨使得商业银行“惜贷”加重,资质较差的小微企业融资更加困难。(2)新型货币政策的使用能够平抑市场利率波动且引导利率下行,补充流动性的同时定向调整经济融资结构。SLF主要表现在短期内发挥调控作用,灵活补充流动性,且作为利率走廊上限作用明显,显著引导利率的下行从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MLF与PSL主要表现在中长期内发挥调控作用,MLF在补充中期流动性的同时对促进实体经济融资规模的扩大以及融资成本的降低均具有一定的效应;PSL对中长期利率的调控作用明显大于短期利率,但由于PSL投放领域的局限性使得PSL对以银行信贷为主的实体融资规模及融资成本的影响程度有限。(3)新型货币政策的投放,均对小微企业与“三农”主体的信贷增量产生正向影响,在一段时间后三者的影响效应均趋于稳定状态,PSL的正向影响作用在后期逐步增加超过了 SLF与MLF,进一步说明了新型货币政策具有定向缓解实体经济融资困难的优势。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符合下一阶段政策趋势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