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从政治到经济,从城市到农村,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矛盾纷纷凸显。突发公共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矛盾的集聚点,以及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转型时期的中国所面临的各类矛盾,使得我国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阶段。随着互联网舆论传播的日趋便捷以及公民维权意识的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呈现出数量逐年增多、利益性矛盾加剧、复杂多变、危害性大等趋势,越来越多的突发公共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激烈的社会舆论也随之而至。这不仅直接导致社会财富的整体流失,同时,公众的个人利益也收到影响,随之产生的不满情绪对社会的稳定繁荣以及健康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态势。然而,以往相关的研究成果中,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地区差异研究几近空白,且定量研究较少。笔者将热点突发公共事件与地区特点相结合,在实证分析中结合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力图实现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首先以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为支撑,提出适用于本文的突发公共事件分类方法。并在对我国2007年至2011年发生的网络热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统计和编码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总体特点进行了归纳,然后采用高等计量方法,对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产生地区差异底层原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其中着重探讨了不同地区互联网发展状况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对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频次以及类别分布的影响。本次研究发现,互联网与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该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频率以及发生类别。互联网普及人数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有着显著正效应,随着各省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更应该加强网络舆情的预警及应对技巧。同时,经济指标中,第二产业指标落后的省份属于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高危地区,需警惕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影响;而第三产业发达地区同样也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其中又以公共卫生事件最为突出,公民维权意识的高涨加大了爆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