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γ-Fe<,2>O<,3>粉体的室温固相制备、表征及钴掺杂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hu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FeSO4·7H2O(A.R.)和H2C2O4·2H2O(A.R.)作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反应首先合成了纳米γ-Fe2O3前驱体FeC2O4·2H2O。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对前驱体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工艺参数和反应物配比对前驱体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分别研磨反应物、均匀混合后继续研磨的反应工艺、当H2C2O4·2H2O与CoSO4·7H2O的摩尔比为1.2:1时可以得到较高的产率。对前驱体FeC2O4·2H2O在不同温度下煅烧3个小时所获得产物的结构、形貌分析可知:前驱体在450℃下煅烧3个小时可以获得粒径尺寸为30nm左右、颗粒尺寸比较均匀的纳米γ-Fe2O3粉体。对前驱体FeC2O4·2H2O在不同温度下煅烧3个小时所获得的产物的颗粒分析可得:纳米γ-Fe2O3晶粒生长激活能Ea = 18.965 kJ /mol。纳米γ-Fe2O3晶粒生长动力学研究表明,晶粒生长规律符合G-M模型,可以分为快速生长期(0.5-6个小时)和慢速生长期(6-20个小时)两个阶段。当煅烧温度一定时(450℃),随着煅烧时间的延长,纳米γ-Fe2O3晶粒尺寸从10nm增长到70nm左右,快速生长期和慢速生长期的颗粒生长动力学方程分别为:由此可见,根据G-M晶粒生长动力学理论观点,450℃煅烧时纳米γ-Fe2O3晶粒的快速生长期由表面扩散控制;而慢速生长期由体扩散控制。XRD和FTIR的研究表明,随纳米γ-Fe2O3晶粒尺寸的减小,纳米γ-Fe2O3晶粒产生了晶格膨胀,并出现Fe-O红外光谱吸收带的蓝移现象。解释了红外光谱发生蓝移和产生晶格膨胀现象的原因。钴的掺杂对纳米γ-Fe2O3的晶粒尺寸、相稳定性、晶格畸变以及红外吸收峰位移的研究发现表明,钴的掺杂具有抑制α-Fe2O3形成、阻碍相变的作用。研究表明,随着钴掺杂量的增加(1—7mol.%),纳米γ-(Fe1-xCox)2O3的XRD衍射峰的线宽逐渐变小,晶格发生了收缩;Fe-O红外光谱吸收带所对应的波数逐渐变大,吸收带向短波方向移动,即发生了“蓝移”现象。
其他文献
聚乳酸(PLA)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其最终降解产物为乳酸,由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排出体外,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手术缝合线、骨折内固定材料等。羟基磷灰石(HA)由于具有
2014年底,我市成为了全国4个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将通过对工业用地实行弹性出让、分阶段出让和分割转让的措施,来解决工业企业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与企
WC-Co硬质合金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工具材料,尤其是当晶粒尺寸超细化后所具有的高硬度高强度的优异性能,使得超细硬质合金成为目前国内外硬质合金研究的热点。而放电等离子烧结(SP
长期以来,锆钛酸铅基压电陶瓷以其优异的压电性能占据了传感器和致动器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由于铅基压电陶瓷在制备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铅污染,对人类健康也有严重的危害。
为保证自动铺丝成型构件的性能,实现对预浸纱质量的高效检测,本文基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设计了预浸纱缺陷检测系统,并针对预浸纱图像自动聚焦、图像采集、预处理、预浸纱缺陷
该文对钱塘江流域各城镇的排水现状和规划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同时根据城市污水各种处理工艺在国内的最新应用,结合该流域的具体情况,通过参照国内有关研究和文献而建立的灰色
以分析纯的NiO、CuO、ZnO和Fe_2O_3为原料,采用传统的氧化物混合工艺经过球磨、预烧、造粒、成形和烧结等工艺过程,制得环形NiCuZn铁氧体试样。通过XRD和SEM观察试样物相和晶粒形貌来分析评估了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首先,研究了NiCuZn铁氧体的配方与性能的变化规律。重点对Fe_2O_3、、ZnO、CuO取代一部分NiO的实验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在Fe、Ni的变化中,当Fe_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