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多参数高通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验证该方法的敏感度及准确度。方法:将乳腺癌细胞株SKBR-3按一定浓度梯度投入到等量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根据细胞表面结合的特异性抗体,用多参数高通量流式细胞仪检测SKBR-3的表达情况。重复三次,用Mann-Whitney rank sum test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一定比例稀释的乳腺癌细胞株SKBR-3(0.0001%,0.001%,0.005%,0.05%)可被流式细胞仪检测的最低浓度为0.001%,即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敏感度为10-5。三次实验结果所得数据经回归分析可以获得直线方程y=1.0198x+1E-06,回归系数R2=0.997;采用Mann-Whitney rank sum test分析P>0.6,组间不具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性,该方法的准确度和可重复性高。结论:利用多参数高通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确实可行,该方法的敏感度、准确度和可重复性高。目的:利用传统的逆转录酶链聚合反应(RT-PCR)检测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并比较该方法与流式细胞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利用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株SKBR-3、正常人和45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上皮粘附分子(EP-CAM)的表达情况;并分别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将进展期和非进展期患者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以乳腺癌细胞株SKBR-3作为阳性对照,正常人作为阴性对照,对45例病人分别进行RT-PCR和流式细胞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6.67%和75.56%.其中以流式细胞检测可以发现病情进展期的患者CTC≥5的有18例;病情出于非进展期患者CTC<5的有27例。我们挑选了三例典型的进展期患者(CTC≥5)和三例典型的非进展期患者结果进行PCR凝胶电泳,RT-PCR检测结果显示进展期和非进展期患者的Ep-CAM表达没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流式细胞技术与传统的RT-PCR相比,敏感性稍低,但特异性较高,降低了假阳性率;RT-PCR仅可从定性上来判断,而流式细胞术可以定量表达,适用于临床检测。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在乳腺癌诊断、预后评估等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对45例乳腺癌患者(2006年九月到2008年6月收集)进行外周血CTC流式细胞检测,采用chi-square分析了解不同分期,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系统转移、有无远处器官转移等与CTC水平(CTC<5或CTC≥5)之间的关系。跟踪随访观察病人的病情及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病人的总体生存率,比较不同CTC水平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对该批病人建立Cox回归模型,了解与死亡相关因素。结果:45例病人经检测后观察到有27例(60.0%)CTC<5,18例(40.0%)CTC≥5。Chi-square分析显示不同TNM分期的病人其CTC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3),是否发生远处器官转移的患者其CTC同样具有统计学差异(P=O.002);患者年龄、肿瘤部位、大小、病理分型与是否发生淋巴系统转移与CTC水平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随访病人共45人,17人死亡(6人CTC<5,11人CTC≥5)。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82周(95%可信区间为47.7周到116.305周);CTC<5和CTC≥5水平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5周(标准差18.67周)和65.5周(标准差30.0周)。11人失访。Kaplan-Meier法结合Log Rank分析P=0.004, Breslow P=0.003, CTC<5和CTC≥5两组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对45例患者进行Cox回归分析模型可以看到CTC水平与死亡关系(P=0.041),年龄与死亡关系(P=0.001),远处转移与死亡关系(P=0.002);这三个变量与乳腺癌患者死亡高度相关。结论:1.不同TNM分期,是否发生肿瘤远处器官转移与CTC水平有统计学的差异。即TNM分期越高,CTC数量相对也较多;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CTC数量较多;2.CTC<5水平组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CTC≥5水平组;3.乳腺癌发生死亡与患者年龄,CTC水平,是否发生远处器官转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