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地震、钻井、测井、测试、岩心分析等资料,根据钻井测试实测地层压力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地层压力分布特征,运用超压成因地质条件理论,结合以测井曲线综合分析为基础的超压成因判识实证方法,对马海东及周缘地区超压成因进行精细判识;结合研究油气分布特征,探讨了地层压力分布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马北凸起东段MB8—MB301井区为常温常压系统,马海东构造带MB3—SG1井区E31为常压系统,E1-2—Pt为异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地震、钻井、测井、测试、岩心分析等资料,根据钻井测试实测地层压力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地层压力分布特征,运用超压成因地质条件理论,结合以测井曲线综合分析为基础的超压成因判识实证方法,对马海东及周缘地区超压成因进行精细判识;结合研究油气分布特征,探讨了地层压力分布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马北凸起东段MB8—MB301井区为常温常压系统,马海东构造带MB3—SG1井区E31为常压系统,E1-2—Pt为异常(高)压力系统,压力系数范围为1.2—1.36;在E1-2地层异常压力是欠压实和油气充注传导叠加的结果,Pt储层中油气充注传导是异常压力的主要成因,粘土矿物转化作用增强了上覆地层的封闭性,对异常压力保存有一定促进作用,构造作用对异常压力的影响不明显;研究区及周缘油气主要来源于尕西凹陷侏罗统烃源岩,马海东构造带目的层位主要发育元古界基岩裂缝、风化壳与其上致密/不整合、E31储盖组合,中生界侏罗系J2d储层及顶部局部性储盖组合和古近系E1-2、E31砂泥岩互层储盖组合;圈闭形成时间早,油气大量生成与充注时间与断层活动性强烈时期匹配,“下源上圈”配置、“多层楼”复式成藏,多层系、多类型油气藏,存在构造油气藏、构造-地层油气藏和基岩(断块)油气藏三种类型的油气藏。成藏模式总结为生烃早期(E32末)古凸起油气远源原生成藏模式,生烃高峰(N1)二次充注、近源叠合成藏模式,以及湿气远源运聚(N2后)、圈闭改造成藏模式;研究区超压分布与油气分布匹配关系良好,超压主要分布在埋深大的MB303井、MB3井基岩(Pt)以及SG1井和SG101井路乐河组(E1-2),其中MB3井基岩(Pt)与SG1井路乐河组(E1-2)实测异常超压所在层位均是研究区的主要产层。
其他文献
地震数据采集是地球物理勘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三维高密度地震采集往往耗时长且花费巨大,因此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提高效率对于油气勘探来说至关重要。基于此,人们提出了多源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弥补传统地震采集技术的效率不足。多源地震采集采用多个震源同时激发(或者按照一定延迟时激发)同步接收,可以大幅度减少采集时间从而降低采集成本。多源地震数据采集虽提高了采集效率但同时也给地震数据带来了严重的混叠噪
安塞油田志丹东-河庄坪地区位于陕北地区,其构造上位于陕北斜坡中南部,整体为东高西低的西倾单斜。本论文针对研究区长8油藏低孔低渗、成藏规律复杂以及油气充注不充分等突出问题,充分利用本区探评井、开发井等各项静动态资料,精细刻画研究区长8油藏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规律,开展储层综合评价,并做潜力区块优选。研究取得以下重要结论和认知:1、通过沉积相标志研究,明确了研究区长8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保幅处理地震数据是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分辨率的基础过程,也是后期偏移成像的重要保障。为了节省成本,地震勘探野外资料采集一般采用稀疏化采样的方法,伴随出现地震道缺失、坏道等现象;另外,受地形、仪器、风吹草动等因素的影响,野外采集的数据难免会包含噪声,严重影响成像精度。Radon变换由于具有灵活的变换方式,被广泛应用到地震资料处理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利用Radon变换如何衰减随
随着矿产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浅层易开采大油气田的不断减少,现阶段油气资源朝着深埋型、复杂型和非常规转变,这使得断层、尖灭、裂隙、透镜体、缝洞等地质体逐渐成为勘探的主要对象,并向探测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受数据采集方式和处理手段的制约,常规的反射地震成像技术却难以对上述小尺度不规则异质体(区)进行高效的识别。这些地质体由于缺乏光滑连续的波阻抗界面,一般难以产生足够的反射响应,但是它们会引起丰富
小城子气田勘探开发进程中,发现主力层系气水关系复杂,流体性质难以识别,开发潜力规模不落实,迫切需要通过测井二次解释以及流体性质识别来指导小城子气田勘探开发方案制定,助力研究区快速高效开发。 针对上述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本论文基于小城子气田岩心分析化验、测录井及开发动态等资料,在简要介绍了研究区气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储层四性关系分析;通过系统分析研究区30多口探井和评价井泉头组、登娄库组主力含
神木气田北部是近几年神木气田勘探的外围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中具有多层含气的特征,显示出较大的勘探潜力。目前,该地区成藏地质条件的认识多集中在神木及其南部地区,神木北部地区研究相对薄弱。勘探实践表明,北部地区包括太原组在内的上古生界气藏气水分布更加复杂,因此通过本次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神木气田外围地区成藏地质条件及天然气富集规律,从而指导勘探生产。本次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钻井地质、测井、试气
本文以陕北SH油田长6特低渗透油藏为研究对象,以多学科地质理论与方法为指导,综合利用大量钻井、测井、录井及实验分析资料,采用精细地层对比、矿场与实验相结合、密井网大比例编图、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及多因素叠合分析的方法,对低幅度构造对特低渗透油藏油气富集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依据盆地区域与辅助标志层,对研究区目的层进行精细地层对比,建立全区地层格架;采用密井网、大比例尺对目的层顶面构造进行编图,识别低幅度构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地区延安组油藏分布特征、控制因素、成藏规律及成藏模式研究薄弱,给下步勘探开发带来巨大难题。本文应用油田现有数据资料,开展研究区延安组古地貌、构造、沉积相、储层、烃源岩、油气运移通道、动力、充注期次与时限等成藏因素分析,确定各目的层成藏控制因素,总结成藏模式及成藏规律,为后期油气合理地勘探开发提供依据。根据测井、地震和岩心等地质资料,运用印模法及综合地质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侏罗系
安塞油田坪桥区位于鄂尔多斯陕北斜坡上,主要的含油地层是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与长4+5油层,在全油田范围内广泛分布,且通过针对性的试油试采,长6油层与长4+5油层获良好的油气显示,单井产能相对较高,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所以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坪桥区储层特征,加深地质认识,从储层精细研究入手,系统总结分析引起开发矛盾的储层因素,为坪桥区剩余油研究以及提供开发调整技术政策的地质依据,在此基础上对有利区进行
为了服务于T区煤层气储层评价工作,本文基于我国在2015年颁布的煤层气测井解释标准规范,在了解该区地质概况的前提下,通过收集到的煤岩测试资料及测井资料等,开展了T区煤层气综合测井解释工作。首先,对收集到的测井资料开展预处理工作,并分析了研究区典型岩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而进行岩性识别研究。其次,基于总结出的标志层开展研究区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工作。最后,利用预处理后的各种资料建立T区煤储层工业组分、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