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CT灌注成像(PCT)灌注参数的变化,分析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供血区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术中CT在CEA和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血管疾病44例,其中颈动脉狭窄16例、颅内动脉瘤28例。所有病例均在术中CT手术室完成手术,在术前及术中分别行PCT及CTA扫描。在CEA术中,选取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及大脑前动脉供血区作为感兴趣区,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达峰时间(TTP)伪彩图及定量数据,计算术侧与对侧的相对值rCBF、rCBV及rTTP。分别比较术侧和对侧各灌注参数、术前和术中各相对灌注参数。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根据动脉瘤所在部位选取感兴趣区,获得CBF、CBV及TTP伪彩图及各灌注参数。根据两次PCT及CTA情况,指导手术操作。结果:1、CEA术中:(1)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大脑中动脉供血区:CEA术前,术侧与对侧CBF及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P延长(P<0.05);CEA术中,术侧与对侧比较,CBF及CBV明显增加(P<0.05),TTP明显缩短(P<0.05)。CEA术前及术中,rCBF及rCBV增加,rTTP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中PCT未见脑过度灌注。(4)术中CTA显示病变部位狭窄程度明显改善。(5)16例CEA预后良好。2、颅内动脉瘤手术中:(1)25例术中PCT未见脑灌注明显变化;1例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术中PCT发现术侧脑灌注明显变差,调整动脉瘤夹后,再次行PCT提示术侧脑灌注明显好转。(2)术中CTA提示无动脉瘤残颈、载瘤动脉狭窄或闭塞。(3)手术共处理31个动脉瘤,恢复良好27例(96.43%)、中残1例(3.57%)。3、共行PCT89次,CTA42次,图像质量良好127次(96.95%),差4次(3.05%)。4、术中PCT及CTA扫描平均耗时(19.87±0.64)min。5、术中CT平扫均未见颅内出血,其中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血肿者,术中CT平扫显示血肿清除满意。结论:1、术中CT是一种安全、操作简单、成像时间短、能提供高质量图像的技术,能及时、准确提供脑组织灌注及颅内外血管解剖情况。2、rCBF、rCBV及rTTP是反映CEA术后早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敏感指标。3、CEA术中MCA供血区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更明显。4、术中CT有助于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及时发现动脉瘤残留、载瘤动脉及穿支动脉闭塞,可以作为脑血管疾病手术中一种新型辅助评估方法,尤其在颅内复杂动脉瘤及颅内血管重建术中作用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