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昆曲当代传播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ntj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曲是我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经典,被誉为世界戏剧三大源头之一,是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2001年入选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在我国的传统艺术精粹和世界范围的中国元素符号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古老的传统艺术,昆曲在中国文化史上有过近两百年的全民性痴狂,然而已有的辉煌已被湮没,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像昆曲这种代表民族文化的高雅艺术却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和认同。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昆曲义工”白先勇等人的推动下,看昆曲、学昆曲已经成了时尚,并在大学生和白领中开始流行。它震撼人心的美不仅上演于国内,还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昆曲是经数百年时光发酵的浓醇美酒,但今天已经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这是一个传播制胜的时代,没有传播,昆曲就会永远被尘封,越来越深地埋藏于历史,最终会成为博物馆的琥珀,让所有有艺术感知、有历史良知的人们在观赏时都忍不住替它惋惜。传统文化艺术应该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昆曲作为一门综合性表演艺术就该永远在舞台上唱响,我们要使昆曲适应时代,而不能让时代湮没昆曲,要利用时代的良好条件来继承和发展昆曲。本文尝试运用传播学的观点解读昆曲的文化传播意义和影响,首先概述昆曲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昆曲的历史沿革大致经过了四个发展时期,而在当代社会昆曲的现状则更令人担忧,它面临着专业人员的缺失、受众的缺失、和昆曲内容创新的缺失等各种问题。然后本文通过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及文化传播的概念,再来看昆曲的传播环境和这种环境下昆曲形成的传播属性。最后以昆曲在当代传播的案例——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传播为模板,诠释传统文化的传播模式发生巨变与昆曲的兴衰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在当代传播环境和传播语境下,昆曲的市场将重新定位,通过打造新媒体传播平台,进行视觉文化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一种动态的传播,主要以人为载体,以口传身授的方式进行传承。随着老辈传承人的逝世,他们身上的文化内涵也就随之消亡。如今,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传统的传播方式很难适应当今正在急速变化的传播环境,本文将以昆曲的传播为参照,来探讨昆曲不能只是博物馆的“活化石”,必须寻找新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昆曲艺术的保护和流传对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昆曲的抢救、保护和扶持是一项涉及到政府、社会、剧团、民众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虽然昆曲的传播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在当今时代环境下,这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没有传播就没有昆曲的繁荣。昆曲的传播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作,利用现代传播理论和媒体技术逐步构建起昆曲历史文化层面、艺术审美层面和市场观众层面交叉渗透的立体传播网络,通过继承发展与文化创新,提高社会认知度和群体认同感,资源整合与曲目创新,跨文化传播等策略来宣传强化昆曲表演的舞台生命。
其他文献
乍看高等学府与市场营销,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高等学府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市场营销应该是企业(公司)的事。是的,市场营销是一种商业职能,它是能明辨和了解顾客需要,并能设法
本文首先介绍了胶体金免疫层析的背景技术、申请特点与检索,基于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申请案件内容与现有技术的区别提炼出了三大类案件,并结合案例分析了这三大类案件与现有技
政府公信力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但当今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现象较为普遍,这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形象,更对整个社会信用
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学角度解读翻译过程的新理念,将翻译学纳入到大生态环境中进行研究的一种模式,适应和选择是它的两个核心观点。该理念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国内外的
提起数据新闻,你的脑海中最先想到什么?一大串数字?一幅幅图表?还是动态的H5?数据新闻作为一种独特而多元的新闻呈现方式,已成为各路媒体在数字传媒时代的必争之所。人民网、新华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需要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工作与文化强国战略的深度融合,不同贫困地区在公共文化扶贫实践中进行了具有特色
自从2004年石墨烯被曼彻斯顿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以来,它受到了广大材料研究者的追捧。石墨烯材料独特的二维结构使其具备较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导电性、较高的强度等特性,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