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船山学社本是民国初年刘人熙等湖南士绅于1914年在长沙成立的一个以研究和宣扬船山学说为宗旨的学术团体。20世纪20年代一度中辍,到1932年,船山学社正式改组,这使船山学社呈现出新的特点。改组后的船山学社开展了许多社务活动,如举行祭祀、举行讲演、出版学报等,通过对船山学社改组的背景、改组后的活动、社务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船山学社在三十年代的活动状况,有助于我们认识王船山思想在民国年间的传播与转化,有助于我们认识民国年间湖湘文化的发展情况,有助于认识民国年间的社会状况。全文由绪论、四章及结语共六个部分组成。绪论主要阐释选题缘由及有关船山学社的研究状况,阐明本文的创新点及思路。第一章主要是介绍船山学社的由来以及分析学社改组的历史背景。对于改组的历史背景的分析从全国大背景和湖南特定背景两方面来进行,其中主要将思想文化领域的政策等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第二章主要是探究船山学社改组的经过、重点介绍船山学社中几个关键人物以及改组后的社务管理模式。对于船山学社改组经过的探讨,本文试图理清船山学社改组与湖南省政府省党部之间的关系;通过介绍船山学社中几个重要人物的情况,探析他们对于船山学社改组及发展的贡献。第三章主要是论述船山学社改组后进行的主要活动。对于学社开展的演讲活动,本文将学报上摘录下来的演讲题录信息列表后进行简要分析,探讨船山学社同人注重传播船山哪些著作及思想。第四章主要是阐述船山学社的思想阵地——续刊《船山学报》的内容、出版发行情况等。其中通过对《船山学报》中登载的书信内容的统计分析,从中可对《船山学报》的社会反响情况略见一斑。结语是对本文的归纳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