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生理标测指引左室电极导线植入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Lea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术中使用电生理标测指引冠状静脉窦(CS)分支最延迟电激动处植入左室电极导线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CRT治疗的25例心力衰竭(HF)患者临床资料,入选标准:①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在指南指导的充分合理抗HF药物治疗后,心功能仍为NYHAⅢ级或不必卧床的Ⅳ级;②窦性心律或房颤,QRS波时限≥120ms;③左室射血分数(LVEF)≤0.35;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②术后时间<12月的患者。将入选的25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组应用电生理标测指引CS分支最延迟电激动处植入左室电极导线进行CRT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CRT方法治疗。CRT术后1年时应用起搏器程控仪测量左室电极局部的电激动延迟时间。两组患者在组内和组间分别比较术前及术后的QRS波时限,术后1年随访时的NYHA心功能分级和6min步行距离;比较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研究组11例与对照组14例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成功地完成了CRT手术,10例患者植入了CRT-P起搏器,15例患者植入了CRT-D起搏器,所有患者均无围手术期并发症。CS造影显示每例患者平均可供选择植入左室电极导线的CS分支血管数为3.5±0.7支。研究组11例患者均成功将左室电极导线植入在CS分支最延迟电位的靶血管。研究组CRT术后随访:2例患者死亡(2/11,18%),其中1例于CRT-D术后2月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另外一例CRT-P患者于术后7个月劳动中猝死。其余9例患者CRT术后一年时均有应答(9/11,82%),其中3例为CRT超反应(3/11,27%)。9例术后1年存活患者随访时QRS120±17ms较术前QRS150±29ms明显变窄(P=0.017);纽约心功能分级1.7±0.5级较术前3.2±0.4明显改善(P=0.006);六分钟步行488±26m较术前286±67m明显增加(P=0.008);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48±10%较术前30±4%升高(P=0.008);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81±13ml较术前149±43ml明显减少(P=0.008)。对照组CRT术后随访:4例患者死亡(4/14,29%),其中2例CRT-D患者分别于术后2月、5月死于心力衰竭;另外2例CRT-P患者于术后6月、12月猝死。存活10例患者中CRT有应答7例(7/14,50%),其中1例为CRT超反应(1/14,7%)。10例存活患者术后1年随访QRS148±19ms较术前QRS172±27ms明显变窄(P=0.01);纽约心功能分级2.0±0.0级较术前3.1±0.4明显改善(P=0.002);六分钟步行406±82m较术前251±60m明显增加(P=0.005);左室射血分数EF值37±6%较术前28±5%升高(P=0.015);左室收缩末容积89±10ml较术前129±42ml明显减少(P=0.008)。随访一年时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CRT治疗有应答率(82%vs50%, P=0.22)、超反应率(27%vs7%, P=0.42)及死亡率(18%vs29%, P=0.89)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别。研究组的QRS时程较对照组缩短,LVEF和六分钟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改善明显。CRT术后1年左室电极导线植入部位局部心肌电激动较体表ECG的QRS起始延迟大于90ms的患者亚组,在LVEF、LESVE及QRS时程方面较延迟小于90ms的患者亚组明显改善。结论:行CRT治疗的患者一般有多支CS分支血管可供选择植入左室电极导线。通过电生理标测这些CS分支以指引左室电极导线植入在最延迟电激动处的CRT方法可行且术后1年随访疗效明显。左室电极导线植入部位局部心肌电激动延迟程度增大组,具有更好的CRT反应性。
其他文献
目的: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ucleot(s)ide analogs,NAs)是目前持久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主要药物,NAs治疗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重视。HBV在体内以准种的形式分
目的:  探讨髓样分化蛋白-2(MD2)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病理性血管增生这一过程的作用机制,以及MD2小分子抑制剂L6H21(查尔酮类小分子化合物)[1]抑制高糖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