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体育锻炼与自我赋能的关系研究——基于在上海市的抽样调查

来源 :上海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F2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体育锻炼不仅能让参与者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多个层面体验到愉悦和满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参与者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自我掌控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即可满足个体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伴随年纪增长,老年人会出现孤独感、失落感、恐惧感、抑郁情绪等负面情绪,本文将这些负面情绪称为“心理失能”。本研究以上海市老年人为切入点,结合所学专业,以社会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引入“自我赋能”概念,研究上海市老年人体育锻炼与自我赋能之间的关系,探索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自我赋能的影响。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深入调查上海市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情况,心理失能、自我赋能和自我赋能方式,分析老年人体育锻炼与自我赋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查阅大量与老年人体育锻炼、心理失能和自我赋能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统计资料,对老年人进行预调研,总结归纳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情况、心理失能表现、自我赋能意识和行为。结合研究主题编制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对上海市老年人进行正式调查,共计发放600份问卷,回收586份,其中问卷有效率为87.37%;通过频率分布、差异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结合30位老年人的访谈记录分析调查对象的体育锻炼与自我赋能情况。结果:调查对象体育锻炼参与较为注重频次和持续时间,体育锻炼强度低;主要表现为体育锻炼频次高,集中在5-6次/周、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在1h左右,而体育锻炼强度则多为比较轻松的低强度。心理失能体验得分均值为2.618(min=1,max=5),其中失去自我发展动力、做事力不从心和跟不上社会发展是调查对象心理失能的主要表现,得分均值分别为2.92分、2.93分、3.22分(min=1,max=5)。自我赋能总体情况较好,得分均值为3.26(min=1,max=5);其中“仍会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有合适的岗位会继续工作”两项得分较低,得分均值分别为2.94、2.3(min=1,max=5)。自我赋能方式多样,可选择的自我赋能方式较多。体育锻炼能够有效促进调查对象自我赋能,双变量相关分析中体育锻炼个变量与心理失能体验呈现为负相关,与自我赋能意识、自我赋能方式和对体育锻炼赋能效果的认同皆为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分析中,体育锻炼频次和体育锻炼意识与心理失能体验为负相关,体育锻炼时间和体育锻炼意识与自我赋能意识存在正相关;体育锻炼时间和体育锻炼意识与自我赋能方式呈现正相关,体育锻炼频次、体育锻炼时间、体育项目掌握和体育锻炼意识与对体育锻炼赋能效果的认同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参与体育锻炼是上海市老年人的主要闲暇活动,体育锻炼参与比例高且体育锻炼需求比较强烈。调查对象普遍存在心理失能现象,但自我赋能意识也较强,出现心理失能现象即积极寻求改变;他们在维持原有生活状态的自我赋能方面表现良好,但在自我发展方面的自我赋能情况相对较弱,在社会参与方面自我赋能表现较差。得益于上海市完善的公共服务,调查对象可选择的自我赋能方式众多;自我赋能方式受个人所掌握资源的影响,学历、收入和社会参与较好的老年人可选择的自我赋能方式较多。体育锻炼能够有效促进调查对象自我赋能,每周体育锻炼频次多和体育锻炼意识好的老年人对心理失能的体验感较少,参加体育锻炼频次高、持续时间较长且体育锻炼意识好的老年人自我赋能意识比较强,体育锻炼持续时间长和掌握较多的体育项目的老年人自我赋能方式较为丰富。建议:宣传体育锻炼的必要性,传授体育锻炼知识和技能;注重老年人的社会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注老年人个人价值,创新老年人自我价值实现渠道;突出老年人锻炼组织作用,支持老年人体育锻炼组织发展。
其他文献
土家余门拳,原名余门拳,是土家族武术代表拳种之一。土家余门拳的发展与当地土家族民俗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土家余门拳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当地土家族民俗文化充实自身,又反过来作为承载土家族民俗文化现象的重要载体,二者相辅相成,绵延传承。近年来,有关土家余门拳的源流传承、技理文化、传承人口述史等方面的研究愈来愈多,人们对土家余门拳的了解逐渐深入,但对于土家余门拳与当地土家族民俗文化的相关性研究还较为缺乏
学位
研究目的:青少年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这一时期骨骼肌肉的可塑性较强,容易受到不良姿势的影响。姿势性驼背在青少年中较为常见,且容易被学生和家长忽视,加之青少年长期伏案学习、负重背书包等,使得姿势性驼背的比例不断增加,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身体美观,同时也会造成心理问题,更严重的还会导致身体出现相关疾病。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发现,对姿势性驼背的矫正多为单一的手法或运动干预,缺乏主动锻炼与被动放松相结合
学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首次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这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迈进的历史性战略转型,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体系成为新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2019年1 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杨浦滨江考察时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该理念高度凝练地回答了城市建设
学位
目的:通过将庄子养生功中行气诀与导引法,干预中老年人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探讨其干预效果与作用机理,并对比行气诀、导引法和健走之间的异同与优劣。一方面验证庄子养生功的医学作用与价值,为更好地弘扬与传承庄子养生文化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为心血管保健提供更多有效且可靠的锻炼方法,满足广大人民对健康的需求。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验法及数理统计法,从安徽省蒙城县
学位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窗口期,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国内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7%,较2010年增长了5.44%,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3.5%,较2010年增长4.63%,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推动老年人从传统的以治疗为中心向以预防为中心的养老范式转变,探索老年人的“体养融合”运动促进健康模式是实现健康老龄化,建设健康中国的社会背景需求。本文以上海市社区60
学位
随着居民休闲性身体活动日益丰富,休闲性身体活动的需求与支持性空间环境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建成环境,是城市居民进行日常身体活动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和建设对解决休闲性身体活动的空间需求矛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梳理上海市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概况和居民健身空间概况,并以杨浦滨江绿道为例,对居民休闲性身体活动情况和城市公共空间建成环境情况进行梳理,探索影响居民休闲性身体活动
学位
近年来,社会结构产生多元裂变,“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演变为“一核多元”。随着体育治理重心下沉,“以社治社”的发展趋向,让社会力量承担更多职能,社区体育治理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兼具“政府代理”和“社会代表”的双向身份,作为治理主体参与社区体育治理,“代偿”体育业务,统筹优化,整合社区体育资源;龙头引领,管理社区体育组织;反馈诉求,提供专业
学位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到203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作为衡量体育锻炼情况的综合指标,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是反映“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指标。然而,目前“易参与,难坚持”的体育锻炼现象普遍存在。因此,通过解决体育锻炼坚持性问题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不足,对助力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促进体育
学位
自行车运动是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内容,提升城市居民的自行车运动参与意愿、促进人们参与自行车运动,是落实我国全民健身战略的重要手段。为探究影响城市居民参与自行车运动的关键因素,本文以问卷调查法为核心方法,引入了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研究框架,构建了城市居民参与自行车运动影响因素的社会生态测量模型。借助该模型分别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实证探究了个人特征、人际支持以及城市环境对居民参与自行车运动意愿的作用关系
学位
1981年,我国北京举行了首个国际马拉松赛,此后马拉松在中国逐渐成长起来,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风险事故也屡见不鲜。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调动了全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也促使马拉松运动的参与人数迅速增加。在此基础上,一系列体育政策相继出台,更是进一步促进了马拉松赛事“井喷式”的发展。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以2018年为例,我国各地共举办马拉松赛事1072场,参赛人次超过530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