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苗侗民族分布呈现“整体有别,局部交错”的态势。微观自然环境、民族文化的异同,使得苗族和侗族的传统聚落形态相似性和差异性共存。当前关于黔东南苗侗聚落的研究多为单民族聚落研究,缺乏苗侗聚落比较研究,且该区域内聚落形态的系统量化分析更为鲜见。为更加系统、准确地梳理苗侗聚落形态的区别与联系,笔者采用实地调研归纳与数理分析结合的方法对本课题展开研究。聚落形态是民族文化在物质层面的外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苗侗民族分布呈现“整体有别,局部交错”的态势。微观自然环境、民族文化的异同,使得苗族和侗族的传统聚落形态相似性和差异性共存。当前关于黔东南苗侗聚落的研究多为单民族聚落研究,缺乏苗侗聚落比较研究,且该区域内聚落形态的系统量化分析更为鲜见。为更加系统、准确地梳理苗侗聚落形态的区别与联系,笔者采用实地调研归纳与数理分析结合的方法对本课题展开研究。聚落形态是民族文化在物质层面的外延,研究聚落形态首先应梳理苗侗民族起源、历史发展和文化特征。笔者在第二章分析了黔东南苗侗民族族源和历史的差异。随着苗、侗、汉文化的交流,现今保存完好的苗侗传统聚落多分布于生苗和南侗地区,笔者在此区域内选择典型聚落进行调研。并从物质、制度、精神三方面归纳苗侗民族文化的总体特征。随后从自然环境形态、边界形态、公共空间结构形态、建筑秩序形态四方面依次对苗侗聚落形态展开比较分析。自然环境形态是聚落形态的限定条件和组成部分。笔者在第三章,分析相同地形条件下,苗侗聚落自然环境要素(山—水—林—田)的平面和竖向空间特征。运用GIS技术量化地形的高差、坡度、坡向等指标。第四章比较分析了苗侗传统聚落边界形态特征。聚落边界由外围自然边界和内部居住区边界构成。笔者在归纳自然边界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分形原理量化居住区边界形态。苗侗聚落边界均有模糊性、开放性的相似特征,但苗族聚落居住区边界的连续性和封闭性均弱于侗族,复杂度高于侗族。第五章展开了苗侗聚落公共空间结构形态的比较研究。总结案例聚落交通路网特征和节点公共空间的分布规律,通过depthmap软件量化分析苗侗聚落路网形态。苗侗聚落的路网体系均顺应地势,但在路网整体与局部的便捷度、公共空间的区位及技艺倾向、滨水空间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第六章论述了苗侗传统聚落的建筑秩序形态异同。通过民居肌理图初步提取建筑秩序形态的特征,借助python与grasshopper编程,计算传统聚落中民居的平均面积、朝向、间距等。苗侗民居在朝向、间距、整体界面具有相似性特征,但聚落内建筑组团的集散程度、民居间距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差异度和聚落建筑整体特征都存在明显差异。最后总结苗侗传统聚落形态的形成机制。族源文化差异使得苗侗人民在聚落营建中做出了各自的群体选择,最终形成了不同的苗侗聚落形态,但共同的民族生存理性,使得苗侗聚落形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特征。同时,笔者针对聚落形态的不同要素,提炼出针对西南地区山地聚落形态的系统量化研究方法,使得山地聚落形态特征的描述更加科学精确。此外,量化得出的传统聚落形态学数据,为现代民俗小镇建设和传统聚落更新提供明确的形态指标引导。
其他文献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而在众多旅游型乡村中,依附于景区而存在的生态旅游型乡村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类。对这类乡村而言,发展旅游业的客观建设需求与风景名胜区保护要求间的矛盾是问题的核心。“一刀切”的“搬迁”方式容易带来风景区聚落价值的遗失、景区与社区矛盾激化等的负面影响。不受限制的乡村建设又会降低风景区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结合已有的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10kV配电网络规模逐步变大,配电设备种类及数量大幅增加。10kV配电变压器作为配电网络中不同电压系统间的联络设备,是配电网络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配电网络系统运行方式容易因负荷变化、低压侧故障等原因发生改变,10kV配电变压器作为配电网络的末端重要节点,经常遭受负载突变、空载合闸等引起的操作过电压冲击;同时,大量的10kV配电变压器分布在户外,运行环境恶劣,在雷雨天极
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以下简称PC构件)涉及设计、生产、运输、安装等建造全过程,在施工现场内常出现PC构件逾期到达,未按预期目标(含质量不达标、数量不准确等)到达或施工现场内出现滞留或返工重做现象,形成在施工进度视角下PC构件于施工现场内外不匹配或匹配不充分、不平衡的现实。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包括PC构件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挥的主导作用,PC构件供应对施工工期的影响,PC构件在施工现场内外匹
高校博物馆建筑是博物馆建筑的特殊类型之一。高校博物馆天然地具备“校园属性”,并凭借其独有的展示直观性、典藏丰富性,有着其他的教学、科研建筑无法替代的地位。同时,高等院校也是全社会的“精神堡垒”,有向全社会提供科普教育服务的责任义务。在当下高校校园不断开放、学术资源日渐成为全社会所共享的语境之下,高校博物馆的“社会属性”愈发彰显,并不断扩充着自己的内涵与外延。如今,高校博物馆正处于蓬勃建设的时期,不
桥梁、高架等大型结构建筑是支撑国家经济健康发展、保障人民正常生活的重要设施,其是否稳定运行关系到每个人财产和生命安全。大型结构长期服役过程中的结构恶化通过形变最能直观反映出来,而在各类非接触式形变监测手段中,雷达具有全天候、高精度、高测速等特点。基于改进多普勒雷达的有源异频反射式微波雷达系统已经能实现数百米距离下亚毫米级的单测点测量,但要实现其工程应用还需要对其多测点技术、多测点精度进行研究,进一
近年来,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作以规划指引、总体城市设计等为重心,重点进行滨江路及其内外侧为空间载体的线性滨江岸线风貌整治,对滨江重要地段特殊问题的纵深研究以及以滨江重要地段作为关键点链接辐射城市空间的研究实践较少。同时,城市发展已经由快速扩张的增量开发转向了强调内涵挖掘的存量优化,城市空间日益紧张,复杂城市空间需要提质增效。在“存量优化”、“城市显微”等背景下,为了将城市空间资源进行
火箭是探索太空的重要工具。然而火箭的研制成本高昂。为了降低成本,有人提出回收火箭的想法,以期通过重复使用来分担研制费用。火箭从高空以高速降落在指定位置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关键技术。高精度的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制导是导引火箭飞向目标点的过程。在着陆过程中要求制导算法具有快速生成着陆轨迹和推力控制的能力。在着陆过程中,火箭经过反推制动减速缓缓降落于海上回收平台或是发射场的指定
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城市人口的日益增长,对地上交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地下轨道交通的发展与大力建设缓解了地上交通的压力,国内外许多城市都进行了地铁的建设。框架结构整体性好,空间分割灵活,且具有较强的抗震性,所以常作为地铁车站的结构形式。而随着地下结构震害的频繁出现,框架结构地下地铁车站的地震响应和实际抗震性能需要得到充分的研究。本文以重庆市框架结构地下地铁车站—轨道交通6号线复兴站为工程背景,以振动台模
高压配电网在地市电网中发挥着核心枢纽和平台作用,对高压配电网的改造可以有效提升高压配电网的供电能力、电能质量、可靠性和运行经济性。在高压配电网改造工程实施前对改造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精细化事前评估,有助于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改造工程方案,避免投资风险。改造工程的精细化评估是在局部电网的年小时级负荷曲线的基础上实现的,但从调度数据采集与监控(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其停车的矛盾日益显著。又随着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发展,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城市环境中,为了尽可能的开发其应有的资源、节约用地面积,人们开发地下空间,便成为了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必然趋势,修建地下车库也成为了解决交通停车矛盾的合理应对方式。地下车库目前对识别效果的标准与规范对人的心理感受考虑较少,主要体现在空间识别与视觉识别上。目前地下车库的空间设计中对人的空间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