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但是关于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对轨道交通的引导作用量化分析。论文以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致力于在街区层面分析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机制,为后续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提供借鉴指导。论文首先对轨道交通的引导作用进行梳理分析,综括轨道交通站点及线网类型后,在城市区域、城市空间、城市街区三个层面分别对引导作用进行阐述,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接着选取国内外城市作为成功案例,深入分析这些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机理,重点分析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空间的开发和再开发模式。然后运用文献整理和数据调查计算的方法确定轨道交通站点的影响范围,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空间定性定量对比分析,指出我国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城市空间结构可优化之处。以石家庄市为例,统计其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其土地利用性质,通过实地调研法采集居民出行特征及站点周边服务设施基础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空间形态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空间形态各影响因素对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论文从微观的角度研究分析了轨道交通、城市空间、居民出行特征的内在关系,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综述了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的引导作用;确定轨道交通站点在街区层面的影响范围为800m。国内外城市对比研究可以看出国内一些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结构存在不完善的问题,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混合度较低;站点周边商业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体育文化设施、绿地广场等休闲设施的用地结构比例将会进行调整,进而促进城市空间结构趋于合理。论文以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引导作用作为切入点,由宏观到微观逐步进行研究分析,最后确定街区层面的影响才是引导作用的内在机制。站点影响范围的确定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站点设置提供理论支持。理论指导实践,最后通过对案例城市的对比分析和回归分析,量化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影响的内在因素,找到经济、能源、交通、城市空间平衡发展节点。论文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借鉴意义,可以为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的修建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