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指期货市场是全球金融历史中影响最为深刻的创新之一。1982年推出股指期货取得巨大成功,让人们只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却忽视了股指期货是一把双刃剑。以致1987年股灾使股指期货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对股指期货的责难。股灾之后美国政府成立以布莱迪(Brady)为组长的特别小组对股灾原因进行调查。该小组认为造成87年股灾的罪魁祸首是指数套利和组合投资保险,具体来说:卖出股指期货以对冲现货市场风险,导致股指期货的大面积的抛售,结果使期货价格下跌到均衡价格以下,产生了套利机会,套利者这时买进期货同时卖掉现货,使现货价格进一步下跌,如此反复形成循环。但此后很多研究表明,没有证据表明指数套利会对价格的变化起过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米勒则指出“87年股灾是全球性的,股市现货跌幅最大的发生在没有推出衍生品的国家。”之后,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波动产生什么的影响,学术界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成熟的股指期货市场,而对新兴市场的研究文献则相对较少。而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市场和仿真交易,缺乏对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实际的研究。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上市交易,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进入新阶段。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推出,丰富了期货品种,为股市现货市场提供了双向交易机制,促进了股市合理估值,维护市场稳定起到重要作用。论文以沪深300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全球股指期货市场的进行研究,为发展和完善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提供借鉴,也为监管部门提供必要的监管措施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就此而言,本文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本文以全球15个主要市场指数为样本,通过GARCH模型及其拓展模型建模,从各个阶段子样本以及日数据角度,对股指期货推出与标的现货指数波动性的关系及其原因进行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从对推出股指期货前后三年内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检验结果来看,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在推出股指期货后股票现货市场波动增加,英国、法国、及韩围市场检验结果表明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影响不显著;德国、中国香港、市场的检验结果表明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有所降低。从总体来看,80%以上的市场在推出股指期货后,现货市场更趋于稳定,只有少数国家在推出股指期货后,现货市场波动有所增加。本研究与己有研究中总体倾向于支持股指期货不能额外增加股票现货市场波动的结论相吻合。 第二,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推出将近2年时间,我们通过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影响和沪深300股指期货到期日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股票现货市场波动,这因为股指期货为股票现货市场提供了双向交易机制,使得股票价格重回价值中枢。在世界市场来看,股指期货在推出之后较短时间内,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有所增加,这可能是因为信息传递速度加快而导致的,正如Ross(1989)指出的那样,价格变化取决于新的信息,新信息的增加意味着价格波动加剧,但这不是说市场的稳定机制弱化。同时我们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到期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股票现货交易量在股指期货到期日有所增加,但是现货市场波动性和价格反转效应不明显,标的市场收益不存在明显的压力。沪深300股指期货到期日及沪深300股指期货到期日最后半个小时对市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市场的深度和制度的建设,这就确保市场流动活动不会对需求曲线产生过度的冲击,这就意味着标的证券价格受到冲击不明显,同时也说明中国缺少股指期权等工具可以和股指期货组合套期保值,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和套利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三,论文研究了在此次次贷危机中股指期货表现及对股市波动的影响,我们通过研究发现股指期货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能有效地降低现货市场波动,避免股市大面积崩盘现象,同时股指期货也没出现大范围的违约。股指期货有效地发挥了套期保值功能。以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E-miniS&P500股指期货为例,通过对大户交易者数目及持仓数据的分析,机构投资者在危机期间进行避险交易,股指期货通过发挥了避险机制、价格平抑机制、价格提示机制、预期稳定机制和流动性提供机制等作用,从而实现了股指期货稳定作用。 第四,最后论文对股指期货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认为,股指期货本身具有风险需要对股指期货进行风险管理,并提出了股指期货风险管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