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E.tenella)引起的球虫病是家禽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疾病,由球虫病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每年达到30亿美元。抗球虫药物和弱毒苗是长期以来防治鸡球虫病的主要措施,但抗球虫药物的滥用极易产生耐药性及药物残留等问题。益生菌能改善肠道微生物群、增加肠道粘膜免疫力进而抵抗病原菌的入侵。虽然益生菌在肠道疾病防治中能发挥作用,但有关益生菌防治鸡球虫病感染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关于益生菌的研究大多数使用的是单一菌株,对混合益生菌菌株的作用研究也很少;不同的益生菌具有不同的功效,如何筛选合适的益生菌进行球虫病的防治、作用相同的益生菌能否组合使用、多株益生菌混合使用时按照何种比例混合能更好的防治球虫感染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通过试验进行更多的探索和研究。实验室前期分离鉴定过一些益生菌菌株,我们从中挑选出益生性效果好的五株益生菌进行抗球虫感染试验∶皱褶假丝酵母(Diutina rugosa,Dr)、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约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Lj)、布拉氏酵母(Saccharomyces boulardi,Sb)。(一)单株益生菌抗球虫感染试验:175只海兰褐公雏鸡(3日龄)随机分成7组,即1组(Negative control)、2组(Positive control)、3组(Lj+E.tenella)、4组(Bs+E.tenella)、5组(Dr+E.tenella)、6组(Sb+E.tenella)、7组(Sc+E.tenella)。从3日龄开始,Negative control和Positive control雏鸡隔一天空腹灌服生理盐水0.5 mL/只;益生菌组隔一天空腹灌服各自相应的益生菌1×10~8 CFU/(0.5 mL·只),14日龄时除Negative control外其余组雏鸡均感染球虫卵囊1×10~4个/只。试验期为24天。通过卵囊值、盲肠病变计分、增重率和抗球虫指数等对单株益生菌抗球虫效果进行评价。各组抗球虫指数如下:Negative control=(ACI=0)、Positive control=(ACI=110.51)、Lj(ACI=123.93)、Bs(ACI=122.47)、Dr(ACI=124.63)、Sb(ACI=120.64)、Sc(ACI=124.9);试验结果表明五株益生菌均有抗球虫效果,但抗球虫效果低效。(二)有效混合益生菌的筛选:200只海兰褐公雏鸡(3日龄)随机分成8组,即1组(Negative control)、2组(Positive control)、3组(Lj、Bs、Dr)、4组(Dr、Sb、Sc)、5组(Lj、Bs、Dr、Sc、Sb)、6组(Dr、Sc、Sb)、7组(Lj、Bs)、8组(Bs、Dr、Sb)。试验设计同试验一。试验结果表明所有的益生菌组合都能提高感染雏鸡体重、减轻盲肠病变以及减少卵囊排出量,起到抗球虫效果,其中(Lj、Bs、Dr)和(Dr、Sb、Sc)抗球虫指数较高,分别为152.51、154.53。对这两组的抗球虫指数、病变值及排出卵囊数综合比较分析,(Lj、Bs、Dr)雏鸡增重66.3g、盲肠病变计分为1.6、排出卵囊数为5.1×10~7;(Dr、Sb、Sc)雏鸡增重68.67g、盲肠病变计分为2、排出卵囊数为5.3×10~7。综合分析确定(Lj、Bs、Dr)混合益生菌为最佳组合。(三)混合益生菌最佳配比的筛选:175只海兰褐公雏鸡(3日龄)随机分成7组,即1组(Negative control)、2组(Positive control)、3组(Lj∶Bs∶Dr=1∶1∶1)、4组(Lj∶Bs∶Dr=1∶1∶2)、5组(Lj∶Bs∶Dr=1∶2∶1)、6组(Lj∶Bs∶Dr=2∶1∶1)、7组(Lj∶Bs∶Dr=2∶2∶1)。试验设计同试验一。试验结果表明(Lj∶Bs∶Dr=1∶1∶1)和(Lj∶Bs∶Dr=1∶1∶2)抗球虫指数较高,分别为166.23、161.87,抗球虫效果良好。对这两组的抗球虫指数、病变值及排出卵囊数综合分析以及考虑养殖生产中资源的合理利用,确定(Lj∶Bs∶Dr=1∶1∶1)为混合益生菌最佳配比。(四)混合益生菌抗球虫效果与球虫感染剂量的关系:200只海兰褐公雏鸡(3日龄)随机分成8组,即1组(Negative control)、2组(益生菌)、3组(感染剂量8×10~3个/只)、4组(感染剂量8×10~3个/只+益生菌)、5组(感染剂量2×10~4个/只)、6组(感染剂量2×10~4个/只+益生菌)、7组(感染剂量3×10~4个/只)、8组(感染剂量3×10~4个/只+益生菌)。从3日龄开始,1组、3组、5组、7组雏鸡隔一天空腹灌服生理盐水0.5 mL/只;2组、4组、6组、8组雏鸡隔一天空腹灌服混合益生菌1×10~8 CFU/(0.5 mL·只),14日龄时除1组和2组外其余组雏鸡接种不同的球虫感染剂量。试验期为24天。通过相对增重率、盲肠病变计分、抗球虫指数(ACI)、盲肠组织切片和淋巴因子水平检测、细胞因子水平检测等探究混合益生菌抗球虫效果与球虫感染剂量的关系。结果显示4组有抗球虫效果,抗球虫指数为164.93;6组和8组没有抗球虫效果(分别为95.78、73.09);4组的盲肠切片结果、CD4~+和CD8~+T淋巴细胞分群结果、IFN-γ、IL-2表达水平都优于6组和8组;表明混合益生菌对感染中低剂量球虫的雏鸡有抗球虫效果。本研究通过益生菌抗球虫感染试验结果得出:由约氏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皱褶假丝酵母组成的混合益生菌可明显增强雏鸡抗球虫感染效果,且混合益生菌的菌株配比为1∶1∶1时抗球虫感染效果较好;混合益生菌对感染中低剂量球虫的雏鸡有抗球虫效果、对感染高剂量球虫的雏鸡抗球虫效果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