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产业集聚与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关系国家全局发展的重大战略。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长江经济带是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长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抓好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大力提升发展效率。“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工业是污染排放的主要来源,而城市作为现代生产生活活动的核心集聚区,提升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正是围绕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这一核心主题展开研究。环境规制是规范经济主体环境行为的综合,对企业排放存在较大的约束与引导作用,影响企业的绿色生产能力。集聚作为企业空间布局的基本形态,与环境规制关系密切,环境规制在产业集聚下发挥环境调控作用,产业集聚具有环境调节效应。长江经济带作为巨型经济区,横跨国家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内部上中下游地区发展差异显著,随着交通、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间联系更加紧密,环境规制、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发展发展影响的空间交互作用也愈益凸显。遗憾的是,学术界尚未有基于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异质性视角,从环境规制和产业集聚双维度对城市尺度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应进行系统研究。本文正是立足于现有文献研究缺口,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入探究环境规制、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应,并提出加快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进程的路径和策略。本文首先引出环境规制、产业集聚与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研究命题,随后对环境规制、产业集聚、绿色发展三大基本概念的内涵进行充分阐释。继而从科学内涵、研究维度、测度工具、非期望产出处理方式、影响因素、空间效应等六个方面系统梳理学术界关于本文的核心主题——绿色发展效率的研究脉络。而后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外部性理论、区域经济传递理论阐述本文的理论基础,开始进入论文核心部分。首先基于2011—2016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线性加权法、区位商、全局超效率EBM模型、标准差椭圆SDE、泰尔指数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环境规制、产业集聚、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全方位解析。接着在梳理环境规制与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单一作用机理后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探究二者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影响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紧接着在梳理环境规制、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联合作用机理基础上采用系统GMM模型分析产业集聚在环境规制影响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过程中所发挥的调节效应,并进一步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识别调节效应的空间异质性。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生产能力总体保持上升态势,绿色发展重心向上游地区转移,但城市间工业绿色发展差距扩大。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生产能力在波动中上升,面临工业增长与环境保护的权衡取舍。上游地区城市具有显著绿色发展后发优势,可以通过承接中下游地区城市产业转移而大幅改善生产技术。但上游地区城市工业绿色发展的协同性脆弱,成渝城市群主要城市绿色发展能力远高于云贵地区城市,尚未形成良好的绿色发展协同机制。(2)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增强,上中下游地区城市整体呈梯度递增格局,但城市工业环境治理协同性整体较好。沿江城市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以中游地区城市尤为典型,着力化解传统低端产能,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大幅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环境治理重心偏向中游地区,与下游地区城市环境治理差距缩小,长江经济带工业环境治理一体化进程加快。上游地区城市因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所限,工业环境治理力度提升幅度相对滞缓。(3)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发展呈集聚专业化趋势,工业集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工业发展的地区优势分异明显。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集聚程度与自身工业基础和地缘条件相关密切。上游地区城市工业专业化程度相对不足,且集聚空间集中于成渝城市群主要城市,地区内城市工业集聚差异显著。中游地区城市自身工业基础扎实,且临近下游地区,大量承接下游地区传统产业转移,工业集聚程度最高。下游地区城市依托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绿色高技术产业,着力提升工业集聚质量。(4)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生产能力存在动态累积性,前期绿色发展成效是当期工业绿色发展能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中上游地区城市工业绿色发展要素禀赋相对稀缺,这种动态累积性表现地更为强烈,特别是中游地区城市具有一定的绿色人力资本存量优势,工业绿色发展的动态持续性最为凸显。下游地区城市由于绿色生产要素充裕且配置效率较高,对过去绿色发展经验依赖较弱,使得绿色发展自我强化作用并不明显。(5)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生产能力直接影响具有阶段性“U型”特征,对周边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与环境规制强度和技术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生产能力直接影响前期以成本约束效应为主,后期以绿色引导效应为主。上游、下游地区城市环境规制的工业环境影响与整体城市保持一致,中游地区由于传统工业根基深厚,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的成本约束效应始终居于主导地位。环境规制未能对周边地区城市工业绿色发展产生良好的空间溢出效应。在长江经济带整体城市范围内,环境规制使得企业成本上升而导致污染产业转移至临近欠发达城市,削弱周边地区城市工业绿色发展内生性。上游地区城市环境规制相对较弱,尚不能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中游地区加强“化工围江”治理,环境规制的污染扩散效应尤为突出;下游地区城市环境规制具有“倒U型”空间溢出效应,早期转移产业可为欠发达地区带来技术改进,随后逐渐被污染产能扩张效应替代。(6)产业集聚未能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发展能力提升产生较强的直接促进作用,但对周边城市工业绿色生产能力影响却呈现出阶段性“U型”特征。污染排放较高的传统行业仍为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集聚的主导产业类型,产业集聚的资源成本和环境代价巨大。上游地区城市矿产、能源等资源密集型产业基础牢固,产业集聚的环境负效应尤为严重;中游地区城市传统工业扎实,但正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产业集聚的直接效应呈现出“U型”特征;下游地区城市绿色高技术产业集聚显著增强绿色发展内生动力。产业集聚对周边城市环境溢出效应则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的梯度推移特征。在长江经济带整体城市范围内,工业集聚在初始阶段会带动周边城市传统产能无序扩张,而随着核心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完成,绿色高技术产业向外扩张产生绿色技术外溢效应。上游地区城市资源型产业集聚对周边城市形成强大的警示效应,产生良性的溢出效应。中游地区在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导致部分高耗能产业外溢,随着高技术产业逐渐成型,又产生良性的绿色竞争效应。下游地区城市工业集聚在经历短暂的低端产能扩张阶段后,迅速进入绿色产能扩张阶段,产生显著的绿色技术外溢。(7)环境规制、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能力提升存在明显的产业集聚“U型”调节效应,并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低质量粗放集聚阶段以负向调节作用为主,而绿色高质量集聚阶段则以正向调节作用为主。上游地区城市环境规制较弱,未能将产业集聚的负向调节作用充分释放;中游地区城市产业集聚质量整体不高,传统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存在较强的负向调节效应;下游地区城市工业集聚质量仍存在梯度差,但整体已迈入高质量集聚发展阶段,使得“U型”向上转折点较快到达。环境规制、产业集聚的联合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整体遵循着由上游地区向下游地区梯度递增空间结构。上游地区城市由于环境规制较弱,产业集聚的负向调节作用仅在资源密集型产业粗放集聚明显的云南省内各城市表现地较为突出;中游地区城市新旧动能同时存在,但传统高耗能产业仍发挥着重要基础作用,在传统制造业发达的环长株潭城市群、襄十随城市群、宜荆荆城市群中负向调节作用较为突出;下游地区城市绿色高技术产业集群逐渐成熟,产业集聚的正向调节效应较为明显,特别是在沿江城市群、沿海城市带环境规制产生了较强的绿色协同创新效应。基于上述研究结论,结合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求,从环境规制和产业集聚双视角出发,本文认为应重点从五个方面着力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一是推进工业污染协同治理,从长江经济带全域角度强化工业环境管制,最大限度提升工业环境治理有效性;二是增强绿色科技支撑能力,发挥科技创新在绿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创新发展;三是促进工业绿色集聚发展,加快工业迈入高质量集聚阶段,发挥环境规制、产业集聚提升工业绿色生产能力的协同效应;四是发挥地区绿色比较优势,加强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工业生产协同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协调发展;五是促进工业服务业绿色融合发展,强化服务业对绿色经济的支撑作用,构建工业与服务业交叉融合、协同共生的产业绿色发展生态体系。
其他文献
《古今韻會舉要》,簡稱《韻會》,宋末元初黃公紹編著、熊忠舉要。此書承《禮部韻略》舊制,並據時音作了改良,本文研究的就是時音層面(以下稱語音)的若干問題及與之相關的,包括“字母韻”、《七音韻》等基本概念。與以往相對單一平面的研究不同,本文側重從史的角度觀照《韻會》,扎根於歷史語境,給《韻會》以合理的歷史定位,並以歷史發展的、全局系統的眼光看待《韻會》中出現的語音現象,對它們作細緻描寫,充分聯繫語音史
当今的遥感对地观测能力达到空前水平,可获取的遥感数据呈指数增长,但由于目前地面数据处理能力不足导致遥感大数据的“数据海量、信息淹没”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利用新兴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实现遥感影像感兴趣目标或区域的快速定位和智能检索,是遥感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重大需求,也是遥感影像处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基于内容的遥感影像检索通过提取的影像低层视觉特征实现遥感数据的查询与检索,是解决遥感数据组织与
背景:离体肺灌注(Ex vivo lung perfusion,EVLP)已发展成为评估边缘供肺最有效的技术。本研究试图建立EVLP系统,并用液体净化技术延长EVLP的运行时间至12小时,取代定期更换灌流液的方式,减少EVLP运行成本。第一部分方法:将实验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缺血组。热缺血组采用交流电诱导室颤方法使猪心跳停止,并在热缺血一小时后进行供肺获取;对照组则在麻醉后常规开胸获取供肺。两组供
戏曲舞蹈是戏曲表演中程式化身段动作组合化合的舞蹈化表现。戏曲舞蹈的形成可追溯到中国舞蹈的演变历程中,宋代的“队舞”表演中就蕴含着中国戏曲舞蹈元素的萌芽。元杂剧和南戏中舞蹈表演被逐渐吸收而演变为戏曲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明代以后,伴随着昆曲等剧种载歌载舞表演方式的形成,戏曲舞蹈开始走向成熟。至清代乾嘉时期,戏曲舞蹈的表演体系已较为完善。而戏曲舞蹈也成为明清以来中国舞蹈的主要形态。戏曲舞蹈的审美特征主要
学位
目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最常见、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HCC具有很高的血管侵袭及转移潜能,且缺乏早期诊疗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多数预后不良。HBV是HCC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之一。HBV的感染能导致慢性肝炎,并通过趋化因子诱导各类炎症细胞因子分泌、集聚及相互作用,导致肝细胞增殖与转化以及血管生成增多,最终导致HCC的发生发展。人趋化
去甲基化酶参与的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ine,m~6A)脱甲基过程是表观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部分,m~6A去甲基化酶是一类重要的表观遗传学蛋白酶,与生命体的发生发展过程紧密相关。实现活细胞内去甲基化酶的高效原位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缺乏一种简便的、灵敏的检测工具。脱氧核酶(DNAzyme)是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DNA分子,已经被广泛用于生物传感和临床诊断等领域。对DNAzy
林语堂自1936年定居海外后用英文创作了七部小说,其中的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A Leaf in the Storm《风声鹤唳》,The Vermilion Gate《朱门》被称为小说三部曲。然而,与林语堂在中英文散文创作上的知名度相比,他的英文小说三部曲并不太为人所关注。长期以来,虽然国内外学者对英文小说三部曲都有零星的研究,但他们的研究在广度,信度和深度等方面仍然存在着
地球内部质量如何影响地球重力场相关参数的研究以及如何精密计算地形以及各地层相关的重力参数,在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地学领域至关重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本文的理论部分,我们提出地形引力曲率和各地层引力曲率的概念,并基于tesseroid块体,推导了2D和3D形式的球坐标积分核以及笛卡尔坐标积分核的引力曲率模型公式,同时,也推导了球壳参考模型的引力曲率理论公式;而且还推导了空域下3D形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做出了高度概括,指明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在新的起点谋划全新的发展布局和战略目标,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区域协调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四大板块之间的缓冲地带,中部地区是近年我国各项战略的主要惠泽区,是我国经济实现接续发展的重要承接区,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