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视角的科学批判——对中国1950年代一种科学文化现象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273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中国1950年代科学批判的研究,意在揭示科学与社会诸多深层关联。从科学文化的视角看来,50年代初期和末期两次科学批判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科学文化现象。科学批判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言之,传统文化中科学附属于伦理政治,科学文化非但没有形成自己的传统,反而形成全民鄙视科学的文化心态;科学文化与传统文化存在文化理念上的对立;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泛政治化,为科学批判提供了社会条件;社会主体与科学的关联,为科学批判提供了主体条件。因而,科学批判是传统文化和当时中国科学文化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站在今天的文化视野研究科学批判,一方面要从历史的角度把它纳入到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源流中,揭示这一现象的文化特质;另一方面又要从现实的角度看到科学批判对今天中国科学发展的文化启迪。这一研究,有助于实践上更好地把握我国科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理论上更清楚地认识中国科学与社会演进中的文化内蕴,从而对中国社会中的科学文化问题有更深层次地理解。
其他文献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889-1951)的独特思想价值主要体现于对心理学的思考,对后世有着影响深远。他曾受到格式塔心理学的重要影响,对实验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入了关键时期,文化的问题日益突出,文化的转型与现代化在中国现代化的深入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不断突出。关于文化问题的讨论方面,中国历来存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而人伦则是儒家学说的中心内容。历史上,儒家将复杂的人际关系概括为“五伦”,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并要求“父慈子孝、君惠臣
A·麦金太尔是当代新德性伦理学的倡导者之一。他对正义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他的德性正义理论。当代西方社会出现的正义问题及理论困惑,促使A·麦金太尔的德性正
陈寅恪先生在《敦煌劫余录》序中说到:夫敦煌在吾国境内,所出经典又以中文为多,吾国敦煌学著作较之他国转独少者,固因国人治学罕具通识,然亦未始非以敦煌所出经典涵括至广,散佚至众
社会整体转型期,缘于对教育的期望之深以及与之相伴的责备甚切,名校也就成为一个颇多争议的话题。 对名校问题认识上的分歧乃至激烈的争论,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课题研究的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管理体制必须在新的环境予以创新,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科技人才成长提供自由的土壤,形成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建设以高校为主体的基础研究体系和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紧密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在制度层面,改革拨款制度,建立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