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中双4号RDH×P28)F1代和P28为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对小孢子培养过程中影响小孢子胚胎发生和再生苗形成的因素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并利用油菜抗寒鉴定方法对所构建的DH群体各DH系进行了抗寒性鉴定,筛选到抗寒性强种质资源。同时,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各DH系的遗传多样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甘蓝型油菜(中双4号RDH×P28)F1代和P28为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对影响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几个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材料之间出胚率有很大差异,即使是同一材料,不同单株之间的出胚率也是有明显差异;合适的秋水仙素浓度对小孢子的胚胎发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固液双层培养不但能够显著的促进胚胎发生,而且有利于胚的生长发育;活性炭对小孢子的胚胎发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难诱导出胚的材料。
2.以(中双4号RDH×P28)F1代和P28等甘蓝型油菜的胚状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影响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再生苗形成的几个因素。结果表明:基因型影响着小孢子胚状体的再生苗形成;秋水仙素浓度对小孢子胚状体的再生苗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胚状体的发育状态直接影响着胚状体的再生苗形成,发育至子叶期的胚状体成苗率明显高于发育处于鱼雷、心型和花叶期的胚状体;5℃的低温环境下对胚状体进行8天的预培养能显著提高胚状体再生苗形成;固体B5培养基中添加0.1g/L的6-BA能明显的提高小孢子胚状体的成苗率。
3.对(中双4号RDH×P28)F1代进行小孢子培养获得214个DH株系的DH群体。在武汉地区的华农试验田和鄂西北地区的谷城示范田同时对照播种栽培该F1代的DH群体,遇到五十年来的最低温,进行表观形态的抗寒鉴定,调查冻害程度数据,计算冻害指数和死苗率两项抗寒指标。筛选到抗寒性强的28个DH系。
4.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F1代的DH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DH系之间的遗传变异较小,在实验中AFLP扩增产物检测到了平均20%的多态性,DH群体单株之间的相似系数范围在0.75-0.95之间,可以划分为4个遗传背景有较大差异的类群,每个类群划分为几个遗传背景有较小差异的小类群。
1.以甘蓝型油菜(中双4号RDH×P28)F1代和P28为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对影响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几个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材料之间出胚率有很大差异,即使是同一材料,不同单株之间的出胚率也是有明显差异;合适的秋水仙素浓度对小孢子的胚胎发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固液双层培养不但能够显著的促进胚胎发生,而且有利于胚的生长发育;活性炭对小孢子的胚胎发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难诱导出胚的材料。
2.以(中双4号RDH×P28)F1代和P28等甘蓝型油菜的胚状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影响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再生苗形成的几个因素。结果表明:基因型影响着小孢子胚状体的再生苗形成;秋水仙素浓度对小孢子胚状体的再生苗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胚状体的发育状态直接影响着胚状体的再生苗形成,发育至子叶期的胚状体成苗率明显高于发育处于鱼雷、心型和花叶期的胚状体;5℃的低温环境下对胚状体进行8天的预培养能显著提高胚状体再生苗形成;固体B5培养基中添加0.1g/L的6-BA能明显的提高小孢子胚状体的成苗率。
3.对(中双4号RDH×P28)F1代进行小孢子培养获得214个DH株系的DH群体。在武汉地区的华农试验田和鄂西北地区的谷城示范田同时对照播种栽培该F1代的DH群体,遇到五十年来的最低温,进行表观形态的抗寒鉴定,调查冻害程度数据,计算冻害指数和死苗率两项抗寒指标。筛选到抗寒性强的28个DH系。
4.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F1代的DH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DH系之间的遗传变异较小,在实验中AFLP扩增产物检测到了平均20%的多态性,DH群体单株之间的相似系数范围在0.75-0.95之间,可以划分为4个遗传背景有较大差异的类群,每个类群划分为几个遗传背景有较小差异的小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