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农业农村不仅面临既要“温饱”又要“环保”的两难困境,而且还面临既要解决绝对贫困又要解决相对贫困的双重问题。“绿色减贫”是当前扶贫工作起承转合的新发展方式,“农业生态资本运营”是农业领域中生态资本运营的具体实践,也是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实现方式,基于贫困地区生态资源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有利于发挥地方比较优势,获得竞争优势,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由于农业生态资本运营和绿色减贫都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相互影响。通过梳理农业生态资本运营和绿色减贫的协同发展关系,评价两者的协同发展水平,分析双方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关联度,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二者协同方式,以互利共赢的方式帮助解决各自面临的问题,从而实现更为稳定有序的发展。本文依托导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673302、71303261),采用文献研究和实例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生态资本理论、农业生态经济理论、反贫困理论和协同理论为研究基础,对农业生态资本运营和绿色减贫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界定了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绿色减贫、协同发展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梳理了农业生态资本运营和绿色减贫在协同发展基础、目标和价值方面的关系,探讨了协同发展的匹配机制、互动机制、环境保障机制和政策协调机制,以及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的协同发展路径。通过构建农业生态资本运营和绿色减贫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发展水平模型、协同度模型、协同发展度模型,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计算农业生态资本运营和绿色减贫的综合发展水平、协同度、协同发展水平。结果发现:农业生态资本运营和绿色减贫综合发展水平呈缓慢波动型上升,协同度在2010年之后平稳增长,协同发展程度从频临失调发展至优质协同。然后,通过GM软件运用灰关联度模型测算两个系统之间的关联程度,发现农业生态资本运营子系统对绿色减贫的关联度均在有0.97以上,后者子系统对前者关联度的均值皆在0.98以上,两个系统间的关联度较高。因此,可以进一步优化农业生态资本运营与绿色减贫协同发展方式:发展生态产业、研发生态技术、传播生态理念、注重生态修复对应解决经济贫困、能力贫困、知识贫困和生态贫困问题,还可以提升二者协同发展水平: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创新生态产业扶贫模式、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专项生态资金投入与管理。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体现在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上,兼顾经济与环境、减贫与发展,通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方式,结合农村绿色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研究农业生态资本运营和绿色减贫的协同发展,探求新的发展思路。但是本文相关研究理论基础较薄弱,选取指标方面可能欠全面,在未来研究中有待继续深入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