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使其他个人、群体或整个社会受益的行为。亲社会行为一般需要个体作出一定的牺牲,如果仅考虑自身利益,人们往往并不愿意作出亲社会行为。因此亲社会行为的反面可以看作是一种利己行为。学者普遍认为惩罚作为一种外部的负性激励具有威慑效应,能够减少利己行为并促进亲社会行为。然而,也有不少研究的结果与威慑效应的预期并不一致,说明单一视角的理解并不能完全解释惩罚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本研究提出,对利己行为的惩罚,尤其是第三方惩罚,还能通过改变观察者的社会规范感知,进而对亲社会行为起到促进作用,即存在一种社会规范示范效应。
研究一对第三方惩罚的社会规范示范效应进行了初步的验证。实验1发现,独裁者游戏中无论被试作为行动者是否面临惩罚威胁,观察到第三方对他人不公平分配作出惩罚都会使被试后续作出更加公平的分配。实验2发现,社会规范感知在第三方惩罚影响观察者后续分配行为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相比观察到第三方没有作出惩罚,观察到第三方惩罚的被试认为存在更加积极的描述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并因此作出更加公平的分配。
研究二考察了惩罚来源对社会规范示范效应的影响。实验3a发现,第三方惩罚比第二方惩罚传递了更加积极的社会规范信息,其原因是第二方惩罚被认为更多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行为。实验3b发现,由于不同来源的惩罚传递的社会规范信息不同,相比第二方惩罚,第三方惩罚会使观察者后续作出更加公平的分配。实验4加入第三方和第二方不惩罚组作为对照,验证了惩罚来源对社会规范示范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惩罚的社会规范示范效应是第三方惩罚特有的现象,而在第二方惩罚中并不存在。
研究三考察了第三方惩罚的社会规范示范效应中道德情绪的作用。实验5发现,积极的社会规范感知除了直接影响行为决策,还会通过激发个体作出不公平分配时感到的内疚来促进公平分配的发生,但个体作出公平分配时感到的自豪在这一过程中并不起作用。实验6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故事作为实验材料,重复验证了第三方惩罚通过改变观察者的社会规范感知,进而影响其对自身利己行为感到的内疚,最终影响行为决策的多步中介模型。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第三方惩罚(而非第二方惩罚)在影响观察者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还存在社会规范示范的过程以及道德情绪的作用。本研究为理解惩罚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证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研究一对第三方惩罚的社会规范示范效应进行了初步的验证。实验1发现,独裁者游戏中无论被试作为行动者是否面临惩罚威胁,观察到第三方对他人不公平分配作出惩罚都会使被试后续作出更加公平的分配。实验2发现,社会规范感知在第三方惩罚影响观察者后续分配行为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相比观察到第三方没有作出惩罚,观察到第三方惩罚的被试认为存在更加积极的描述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并因此作出更加公平的分配。
研究二考察了惩罚来源对社会规范示范效应的影响。实验3a发现,第三方惩罚比第二方惩罚传递了更加积极的社会规范信息,其原因是第二方惩罚被认为更多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行为。实验3b发现,由于不同来源的惩罚传递的社会规范信息不同,相比第二方惩罚,第三方惩罚会使观察者后续作出更加公平的分配。实验4加入第三方和第二方不惩罚组作为对照,验证了惩罚来源对社会规范示范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惩罚的社会规范示范效应是第三方惩罚特有的现象,而在第二方惩罚中并不存在。
研究三考察了第三方惩罚的社会规范示范效应中道德情绪的作用。实验5发现,积极的社会规范感知除了直接影响行为决策,还会通过激发个体作出不公平分配时感到的内疚来促进公平分配的发生,但个体作出公平分配时感到的自豪在这一过程中并不起作用。实验6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故事作为实验材料,重复验证了第三方惩罚通过改变观察者的社会规范感知,进而影响其对自身利己行为感到的内疚,最终影响行为决策的多步中介模型。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第三方惩罚(而非第二方惩罚)在影响观察者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还存在社会规范示范的过程以及道德情绪的作用。本研究为理解惩罚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证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