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较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应用利福昔明治疗前后粪便涂片菌群的变化和症状改善情况,探讨粪便细菌涂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IBS-D患者130例,治疗前行粪便细菌涂片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菌群正常组(A组)和菌群异常组,菌群异常组包括Ⅰ度菌群失调组(B组)、Ⅱ度菌群失调组(C组)、Ⅲ度菌群失调组(D组)。其中A、B、C组应用利福昔明片0.2g,每日三次口服,治疗7天;D组进行细菌培养或其它病原学检查,根据结果选用敏感或适应的抗菌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第二天及停药4周后,所有患者复查粪便细菌涂片,同时记录患者腹痛程度、腹泻频率、排便性状等症状改善情况及粪便细菌涂片改变情况。统计各组患者所占比例;比较菌群正常组和菌群异常组(B组+C组)应用利福昔明治疗效果;比较菌群异常组中各亚组的治疗效果及粪便细菌改善情况,并对治疗效果及粪便细菌改善情况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1.IBS-D患者中有82.31%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其中Ⅰ、Ⅱ、Ⅲ度菌群失调患者分别占48.46%、25.38%、8.46%。2.A组和菌群异常组(B组和C组)在治疗结束时的有效率分别为30.43%、5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3,P<0.05);停药4周后的有效率分别为21.74%、4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7,P<0.05)。3.利福昔明治疗结束后,菌群异常组B组和C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2.38%、6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06,P>0.05);停药4周后有效率分别为42.86%、51.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0,P>0.05)。4.菌群异常组D组有7例为G+球菌感染,3例为类酵母菌感染,1例为艰难梭菌感染。其中6例患者复查肠镜,发现明显粘膜炎性改变。选用相应抗菌药物治疗后有效率为72.73%,停药4周后有效率为63.64%。5.治疗结束时B组、C组和D组粪便细菌涂片菌群失调的好转率分别为60.32%、78.79%、72.73%;停药4周后三组粪便细菌涂片菌群失调的好转率分别为39.68%、57.57%、45.45%。6.一致性评价:治疗结束时,B组、C组和D组的疗效与粪便细菌涂片改善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D组一致性更好(B组Kappa=0.653、P<0.05;C组Kappa=0.727,P<0.05;D组Kappa=1.000,P<0.05);停药4周后三组的疗效与粪便细菌涂片改善情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B组Kappa=0.607,P<0.05;C组Kappa=0.513,P<0.05;D组Kappa=0.645,P<0.05)。结论:1.IBS-D患者中有较高比例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Ⅰ度菌群失调患者所占比例最高。2.利福昔明对伴有轻中度肠道菌群失调的IBS-D患者疗效更好,重度菌群失调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后也具有很好的疗效。3.粪便细菌涂片对IBS-D患者临床应用抗生素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