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实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生命意义被遮蔽的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教师对学生生命理解的工具化、狭窄化、断裂化等偏失,以至于教育背离了生命价值。立足于教师,将理解的对象提升至生命,以理解的态度和方法来面向生命,探究教师对生命的理解的实然与应然,并探寻通达教师生命理解理想样态的实践途径是本研究的旨趣所在。本研究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指引下,按照“本体——事实——规范——改进”的逻辑框架,从教师生命理解的意涵解析,教育吁求,现实审视,理想之境、通达之途等方面对教师的生命理解展开研究。研究首先在理论上对教师生命理解这一研究对象进行本体性的探究,在学理上解析教师的生命理解的意涵。研究从知性的理解、实践的理解和存在论理解三个层级对理解进行了学术梳理,进而将理解之于生命,对生命理解的结构和过程进行阐析。研究认为,生命性是教育的根本特性,教育的过程既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生命表达的过程,教育的本质即在于以生命引导生命的成长。教师的生命理解主要地是以学生生命为中心的生命理解。教师的生命理解为着教育的实践,生成于教育实践,深化于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教师生命理解的根基。在对教师生命理解的本体意涵解析的基础上,研究者以问题的眼光对现实教育实践中的教师生命理解状况进行考察。通过对经验事实的归纳,研究认为,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存在着教师生命理解的工具化、狭窄化和断裂化等生命理解偏失的问题。这种生命理解的偏失与现时代的物欲侵蚀和学校功利化控制取向直接相关,同时也受制于教师的教育实践样态,受到教师自身的生命理解的自觉意识和理解能力的影响。研究在规范性立场上,阐析了教师生命理解的应然之境。研究基于普遍的教育价值,对教师生命理解构设理想蓝图,由此回答教师的生命理解应该是什么。在教师生命理解的理想之境中,教师以教育事业来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高度认同教师的身份,以教育的目的为自我生命的目的,在教育实践中持以坚定的生命立场。在此,教师对生命的理解不是工具化的,而是视生命价值为最高价值,充分理解生命的尊贵性。教师不再片面地以某特定方面的生命表现来狭隘地理解学生的生命,而是立足于学生完整的生命范畴,充分考虑学生生命的关联性。教师也不再孤立地审视当下的生命状态,而是将生命理解在时间中展开,既要关照学生生命的过往,又要充分关照学生生命的未来可能。在理想之境中,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教育实践开始前,对已有的生命理解进行自觉的澄明,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生成新的理解,并在实践之后,通过自觉的反思深化对生命的理解。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实践的过程就是教师自觉的生命理解过程。教师的生命理解与教师的教育实践在过程上融合。教师生命理解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生命理解的水平。因此,在理论上对教师生命理解的理想之境的构设并不是研究的目的的最终达成,而是要进一步地将理想之境的规范性教师生命理解付诸于教育的实践,开辟提升教师生命理解水平的通达之途。本研究认为,提升教师的生命理解,从外部条件来讲,应当在理念、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着力构建致力于生命幸福的校园治理。从教师自身的因素来看,应当着力于提升教师生理解的自觉意识,并注重培育教师的生命理解力。外部教育环境的改善和教师自身的自觉努力,是提升教师生命理解水平的必要和充分条件。研究的开展推动了教师的生命理解与教育实践之间相互促进,教师的教育实践将更具生命化的特征,教师逐步形成了基于生命立场的反思性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