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是电力生产中经常采用的继电保护方式,是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必须配置的主保护,其可靠性与传输通道的质量相关。而随着智能电网建设加快,电力通信网承载业务由低速率时分复用业务转向高速率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业务,同步数字体系/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基于分组交换的分组传送技术顺应网络“IP化、智能化、宽带化”的发展趋势,采用该技术组建下一代电力通信传输平台成为必然选择。但是,分组传送网能否承载继电保护通信业务尚无定论,因此需要通过充分的理论验证和足够的仿真数据来进行验证。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进行充分的实验验证,并将理论、仿真与实验数据进行结合,充分验证结论的正确性。现有的关于分组交换网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对线路电流差动保护可靠性影响的研究大多通过仿真、测试进行了定性分析。现有的定量分析是在指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几乎没有全面的可靠性分析模型。本文首先分析了线路电流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和动作判据,然后针对分组交换网中的分组传送技术常用的QoS参数对电流差动保护的影响,建立了电流差动保护的可靠性评估模型。在常用的QoS参数中,由于不对称时延极难消除,而且会直接影响同步过程,因此本文重点建立了不同故障条件包括故障类型、故障电阻大小、故障位置下,通道不对称时延对动作影响的量化分析方法,并通过实际算例计算了不对称时延影响下电流差动保护的最低可靠性,同时验证了上述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不对称时延对电流差动保护动作的影响与故障条件显著相关。在给定的动作判据下,只要不对称时延小于保证系统不误动的最大值,则可得出以下结论:区内故障接地电阻越大,拒动概率越大,接地电阻不大于300Ω时拒动概率很小;区外A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电阻为100Ω左右时误动概率最大;无故障时差动电流、制动电流很小,不对称时延不足以造成误动。综合考虑所有故障条件,A相接地时的可靠性最低,且对可靠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区外故障时的误动概率,通过采取措施减小不对称时延或合理改变保护判据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同等情况下的可靠性。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验证分组传送网是否能很好地支撑继电保护提供理论依据,还可以据此提出相应的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此外,研究得到的成果应不仅适用于分组传送网,还应适用于所有分组交换网技术,为以后可能出现的性能更佳的分组交换技术于继电保护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