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以来,江苏省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75%,但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却呈现下降趋势。数据显示,江苏省劳动者报酬占GDP份额由1990年的49%下降到2010年的41.4%,降幅达到7.6个百分点,2007年达到最低值37.2%。与之相对应的是,企业利润则在上升,资本要素所得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由 1990的37.4%上涨到2010年的43.5%,2007年达到最高值46.2%。偏低的劳动收入份额扩大了资本要素所有者与劳动要素所者的收入差距,导致经济中个体收入分配不均,不利于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探究江苏省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决定因素具有很强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国内外学者分别从全球化、要素替代弹性、产业转型、所有制结构变动等方面对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分析,但针对我国发达省份与地区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采用1995~2010年的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差分GMM估计、系统GMM估计等计量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江苏省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决定因素及传导途径。本文还对江苏省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国际比较并对其下降原因进行产业分解。
本文的分析发现:江苏省1994~2010年间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是产业效应和结构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产业效应使得江苏省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结构效应使得江苏省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服务业比例的上升会显著地提高劳动收入份额;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上升通过提高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税赋水平来降低劳动收入份额;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通过增加人均资本的方式减少劳动收入份额;对外贸易有利于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但过多的财政补贴和贸易保护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因此,为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使得居民更好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本文提出了降低宏观税赋水平、大力发展服务业、降低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完善财政补贴机制、合理利用外资、优化苏南苏北金融系统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