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情感现象学理论,想要“内在地察觉”儿童在童诗阅读之时的内心体验,需要立足于每一儿童自身的经历和经验,观察他们体验的表情域——身体。本研究运用了马克思·范梅南的生活体验研究方法,从儿童生活的空间性、时间性、可感性和相关性四个维度入手,记录和描述了儿童在童诗阅读中、童诗阅读之后的各种可窥探其内心的现象。对客观描述的童诗阅读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儿童在童诗阅读中所获得的情感感受在本质上是一种心灵感受,儿童体验到的是一种具有超越性的审美体验。这一情感体验的产生正是由于儿童在阅读童诗的过程中与诗中呈现的情感、与诗人的情感、与相关他人的情感、与想象中自我的情感发生了一致性关系的体验,即同情现象。这些情感体验是儿童通过童诗这一媒介对世界、他人和自我最原始的体验,即使它们并不能马上为儿童带来某些成人认为好的、可观的效果,却是儿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研究基于情感现象学的视角,运用文献、观察、访谈、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儿童在童诗阅读时的各种表现进行描述分析,以深入了解其内心的情感体验,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缘由与背景。阐述了童诗阅读之于儿童精神构建的意义,但是儿童在童诗阅读之时的情感体验却被忽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第二部分,情感现象学与阅读情境下审美体验。这一部分描述了情感现象学中可用于童诗阅读现象分析的主要理论、阅读情境下审美体验的特征以及基于情感现象学视角解读儿童在童诗阅读中情感体验的价值。第三部分,儿童在儿童诗阅读过程中情感体验的现象学描述。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教育现象学的方法收集材料,并从儿童生活的空间性、时间性、可感性、相关性这四个维度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描述。第四部分,儿童在童诗阅读过程中情感体验的本质及其产生。这一部分主要是运用情感现象学理论与审美体验理论对所描述的现象进行进一步地解读与思考,阐述了儿童在童诗阅读中的情感体验的本质及其产生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