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到春秋:理性的产生与理性化进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swang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性”及“理性化”问题进入人们的视野,大概得益于雅斯贝斯和马克斯·韦伯两位学者对于相关问题的阐述,受其影响中国学界也有不少学者也曾围绕相关问题展开过丰富的讨论。受此启发本文拟对从远古至春秋时期的“理性”思维的发生及“理性”化进程进行探讨,需要指明的是此处所说的“理性”并非西方哲学中以能够进行明确的逻辑推理的能力所定义的“理性”,而是一种能够分析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并能够以合理的方式看待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并且以合理的方式处理自身与世界及他人的关系的能力。“理性化”过程则以韦伯所说的“世界的祛魅”为判准考察,这种“理性化”是在一定的习俗、制度、规范、情感、意志和信念下产生的。“理性”是思考的产物,它始终与思维相一致,“理性化”则是得益于多种因素的复杂进程,但二者之间并非没有关联,“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对“理性化”的进程显然有着助益作用。行文按照时间顺序分为远古、三代到西周、春秋三个阶段进行探索,并试图指出每一阶段由于其自然科学或者说知识发展水平,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所面对的社会问题不同,其理性化的进程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一章探讨远古时代理性思维的发生线索,分别从神话和知识两个方面展开讨论。神话方面选取“混沌”神话和“绝地天通”神话作为讨论对象,原因在于这两则神话都与秩序的建立有关,而“秩序”正是通向理性认知的第一步。知识方面,以“二分”“四方”“象”几个基本观念为代表,探讨知识在理性思维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看到以“知识”为基础和来源而形成的观念,即便是在原始社会,最终也会固定为一种思维模式,为人们认识世界和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思维框架。第二章从知识和道德两个方面探讨三代到西周时期理性的进展。知识方面主要围绕自然天人观展开,以“时”“宜”观念的萌芽和形成为中心展开讨论,这两个观念的形成与早期社会为了安排生产生活而对“天时”“地宜”的关注有关,正是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将“天人关系”的问题带到了人们的视野。随着观念的发展和成熟,“时”和“宜”,最终又发展成为更具普遍性的法则。道德方面以“天命”观为中心展开讨论,提出西周时期的“天命”观并不是周人的独特创造,而是与夏商两代(尤其是殷商)有着传承关系,“天命观”的发展对理性进展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对“天命无常”的思考所生发出的忧患意识,及与之相应的“敬德”的要求,在对“自我所应负责任”的反省和领悟中,凸显出主体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则体现在德与礼的相互建构中,“礼”是以“德”为精神内核的“物质形式”,无形之“德”需要有形之“礼”而发生作用和影响。生活在由德礼体系(也即通过“礼乐制度”)所建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人,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成为现实的有理性的人,经由“有理性的人”的创造性阐发,经由他们与他人的连接而不断将这种“理性精神”向外扩展和辐射,最终发展成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向往的浸润着人文理性精神的“黄金时代”。第三章探讨春秋时期理性发展的进路,围绕由天命而天道的这一过渡转化展开。春秋时期影响其理性生长的因素同样包括知识和道德两个方面,但由于春秋时期正处于历史变革、观念更新的发展阶段,其理性化进展的道路又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周王室衰微,“天命”观的权威也丧失,具体表现为在对“帝”的信仰的弱化和“天”信仰的增强。此外,还表现为天命与“德”发生了分离,“德”不再仅仅作为神学的附庸,而获得自身存在的合理性,这就为“德”向着自觉意识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为了解决人们对“天命”信仰的动摇和质疑,思想家们对“天命”的有效性进行了新的解读,并且发现了隐含在“天命”背后的“天意”或者“必然性”,而这种“必然性”则成为沟通“天命”与“天道”的桥梁,为由“天命”而“天道”转变提供了可能。“天道”观的形成与人们对太阳回归年长度的认知以及十二次及五星运行周期的把握有关。天道观的出现也表明,以揭示自然事物的客观规律或必然性,了解自然万物所固有的本性和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的自然理性的发端,同时也启发了主体对自身命运或者说运命的把握,凸显了人在事件进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第四章探讨理性进展的产物——“无神论”思想及其表现,并且围绕“无神论”思想发展的不彻底性,探讨了中国传统社会“理性”祛魅未能达到像西方那样的彻底性的原因。首先梳理了在“无神论”思潮出现之前,存在过的一些对神学权威挑战的事件:比如晚商王权对神权的挑战以及西周末年的疑天、怨天思想。直到春秋时期出现旗帜鲜明的“无神论”思想,而三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发展关系,而是有着前后的继承性,这三者之间的递变本身也反映了“理性”的进展。春秋时期“无神论”思想的主要表现在对天象预示功能的否定、对传统侍侍神手段的拒斥、排除、怀疑以及对灾异现象的理性化认知三个方面。并且从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客观限制、“神”观念的社会作用、知识阶层自身的局限性(其阶级属性、与帝国的关系、主观上与自然科学知识的分离)三个方面分析了传统社会“无神论”思想(其实也是阻碍理性“祛魅”)发展不彻底的原因。
其他文献
学生知识建构是按照“现实主义-经验主义-理性主义”3个阶段的顺序发展的。教学-学习序列(Teaching-Learning Sequence,即TLS)是以促进学生短期知识建构的阶段发展为教学目标、以学生各阶段学习情况为依据的持续性“评价-介入活动”的序列,能够较好地实现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基于知识建构的3个阶段开发TLS的理论框架,并将该理论框架应用于电解质概念的教学,结果显示促进了学生
期刊
作为一种天然地基材料,砂土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力学行为复杂,主要表现为多相性、非均匀性、各向异性、非线性、压敏性、剪胀性等,且与加载路径、应力历史相关。经典本构理论以连续介质力学为基础,在宏观尺度建立土体力学响应的数学描述。但该方法忽略了砂土材料的离散特性,无法反映其细微观尺度结构特性对力学响应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从砂土的细观力学机制出发,考虑颗粒尺度特性(如颗粒几何形态、级配曲线、颗粒排列等),
学位
随着城镇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许多城市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停车问题。停车系统作为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出行者的出行体验,也影响着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因此,停车系统资源配置优化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当前停车系统正经历智能网联技术的变革,一方面,停车基础设施逐渐网联化,另一方面,车辆逐步自动化、共享化。停车系统在这一系列变革中将面对全新的交通场景,这对停车资源配置优化研究而言
学位
单元整体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结构化的长程设计,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并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依据教学内容在学习路径和方法、新知生长点等方面的关联性,可以灵活地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实施的适切性、板书的结构性,发挥小结的梳理回顾作用.
期刊
氯离子侵蚀导致的钢筋锈蚀是最常见、最主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钢筋锈蚀使结构性能逐渐退化,不仅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也造成大量经济损失。钢筋锈蚀引起的混凝土锈裂,是混凝土结构性能退化的关键阶段,一旦混凝土保护层锈裂,外界有害介质通过裂缝直接侵入混凝土,接触钢筋,使得钢筋锈蚀速度加快,结构则进入了快速劣化期。虽现已有很多混凝土锈裂的预测模型,但模型的适用性往往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影响混凝土锈
学位
户式中央空调,又称家庭中央空调,承担着若干个房间或整个建筑区域的空气调节的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户式中央空调有成为住宅建筑和小微公司空气调节设备未来方向的趋势,其使用数量将越来越多。如何提高户式中央空调的舒适性和运行能效,是中央空调领域值得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从节能和热舒适性出发,针对户式中央空调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内容涵盖户式中央空调平台搭建、群智能系统应用、热舒适性研究等,主要工作
学位
土是土木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天然材料。由于固结及沉积历史的影响,自然界中的土体通常将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此外,在交通、地震和波浪等不同形式的荷载的作用下,实际工程中的土体都将经历较为复杂的加载路径。因此,开发能够合理考虑各向异性并适用于复杂加载路径的土体本构模型在岩土工程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与工程意义。本研究基于各向异性临界状态理论,构建了能够合理反映土体各向异性力学特性的本构模型。同时,
学位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铁车站等大量地下基础设施出现在城市繁华位置。这些基础设施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土体卸荷对临近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还需要合理地抽取地下水资源以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富水地层,地铁深基坑降水工程是保持基坑内干燥的一项重要措施,基坑降水工程常采用封闭式止水结构与悬挂式止水结构。若深基坑处于深厚含水层地区,则采用悬挂式止水帷幕比封闭式止水帷幕更节省材料与节约经济。因此,为了同
学位
随着声景理论研究的兴起,叙事文学中的声景书写逐渐为学术界所重视。近年来,尤其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声景书写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学术热点。本论题借鉴西方声景理论概念,以中国古代小说作品中的声景书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代小说中声景书写的爬梳,力图探究声景书写在古代小说中的特点,厘清声景书写在小说叙事、人物塑造、环境渲染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拟采用一种新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古代小说的文学意义及其审美
学位
离子液体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是极具潜力的新型电解质。如何提高学生对离子液体电解质的学习兴趣和效率,特别是抽象概念和知识的学习,是当前化学教育新课题。以胍类离子液体(胍盐)中胍阳离子及其前驱体——胍的分析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对问题多角度分析并引导学生联想学习的教学方案,旨在实现离子液体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使教学内容简明扼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