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为咳嗽性哮喘,是以慢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咳嗽变异性哮喘(以下简称CVA)这一病名最早是由Glauser提出,并对本病的主要表现做了报道。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许多学者认为与哮喘的病理机制相同。本课题研究目的旨在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证候特点进行分析,由此得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证候要素为风邪为患,痰湿内蕴,与导师徐荣谦教授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因病机的认识相一致,因此运用祛风通络,化痰止咳法进行临床与实验研究,探讨导师徐荣谦教授祛风通络、化痰止咳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经验和机制。方法:1收集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四诊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各个症状以及证候的分布情况,得出症状、体征的主成分,并对病机要素进行分析。2对运用加味芎蝎散治疗的CVA患儿进行症状、体征疗效观察,分析祛风通络、化痰止咳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3建立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模型,用导师临床治疗CVA的经验方对大鼠进行干预,对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气道平滑肌改变情况及血清中IL-4/IFN-γ水平进行检测,从细胞分子学水平进行研究,探讨祛风通络、化痰止咳法的作用效果。结果:1 CVA患儿的病机主要为痰湿内蕴,风邪外犯,风痰互扰,肺络瘀阻,肺气失宣而咳,同时风邪可侵犯鼻窍、咽喉。2在症状体征总积分差值比较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周、治疗2周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与治疗1周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治疗前后各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咳嗽症状积分差值比较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周、治疗2周咳嗽均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较1周相比,咳嗽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研究中西药组、中药各治疗组较模型组IL-4水平明显降低(P<0.05),以中药高剂量组最为明显,与西药组比较,中药高剂量治疗组血清IL-4值相对降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高剂量组、西药组较模型组IFN-γ明显升高(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药高剂量治疗组血清IFN-γ值相对升高,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治疗组、西药组较模型组肺组织α-SMA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治疗组α-SMA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4与正常组相比,其余各组大鼠支气管壁粘膜肿胀、损坏和炎性细胞浸润均比较明显,西药组和中药各组病理表现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减轻,以中药高剂量组减轻程度最明显。结论:1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因机制主要为肺风,证候特点以风邪犯肺、痰湿内蕴为主。2祛风通络、化痰止咳法可有效缓解CVA患儿咳嗽症状,临床疗效显著。3祛风通络、化痰止咳法可调节CVA大鼠IL-4、IFN-γ水平,抑制气道α-SMAmRNA表达,能够减轻气道炎症,抑制气道重塑,验证了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