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空间上的文化传播及代际间文化承接的过程,是个体在生活中基于文化工具审美与立美的过程。民间教育源于教育习俗,是一种非体制内、非正式的教育,即传统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思想既源于个体严密、系统的思考,也内涵着民众在口头文本中代代相传的心理结构或集体意识的集合;后者具有地域性,对所属族群的日常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这种思想区别于学科视野中的教育思想,谓之民间教育思想意指族群精神文化与个体实践互动而形成的观念之总体,是一整套教人做人、做事的思想。我国哈萨克族基于草原文化与游牧生活历史形成了特有的价值观、生活观、教育观。教育旨趣在于借特定文化素材展示或挖掘个人的内在力量。从我国哈萨克族人创造的精神文化出发,透过对谚语等口传文本的分析和日常生活经验的解析,民间教育内容、过程、价值逐步呈现出来,构成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基于文化、社会与个体间的互动进而追寻哈萨克族民间教育思想的历史成因及价值,既为当前哈萨克族双语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参照,也为民族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整合提供思想支撑。语言作为人类存在之家,从本体论层面关照人的生活。谚语作为语言之精华不仅承载了祖先智慧,更为人当下生活情境提供了具体参照;以生活认识论体察人之存在并关照族群之本土知识与情感,构成理解教育与创造生活的基础。哈萨克族谚语是哈萨克族文化的载体,是哈萨克族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只有借助自身的真情实感才有可能真正理解他人的生活世界及其教育观念,因而在对哈萨克族谚语的整体研究中不时反观自我:一方面基于个人日记理解日常生活中谚语之价值,以此为基础进入田野体验哈萨克人的动态教育过程,进而通过对个案生活史的研究理解社会变迁中民间教育之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对已文化背景下谚语运用过程的分析深入理解个体观念与口头文本所表征的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此追问民间教育思想形成之因。这既实现了研究问题与方法论的内在统一,也促进了教育思想研究之本体论、认识论层面的统一,进而实现了各章节间的整合。总体而言,哈萨克族民间教育思想的研究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面探讨了民间教育内容、方法与价值。首先对谚语文本基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故乡、人与自我共生关系进行文化解读;关系建构中生成哈萨克族人的道德品质及学、思、言、行的成长模式;具体有健康教育、团结教育、道德教育、艺术教育及言语教育观念等。其次,深入日常生活对谚语进行动态解读,在田野行动中体验家庭团聚、人生仪式、日常工作及阿肯弹唱中的个体成长;基于诚信、平等的交谈是民间教育的主要方法,其间渗透着集体意识和个体意识间的互动,谚语、故事、民歌与习俗密切交织在一起。再次,不同时代个案的生活经验塑造着主体性,民间教育对“主体”乐学、善思、创造性品质的形成及一生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时代变迁中,持民间立场的阿拜首次对哈萨克族谚语进行批判性分析,借此民间教育思想得以吸收反思与批判的力量,进而引导民众在新时期建立新型生活方式。第二个层次探讨了哈萨克族民间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基于文化、社会与个体生活间的辩证关系,哈萨克族人的集体意识与个体意识以口头语言和身体力行为媒介而相互建构,孕育出哈萨克族的人生教育观念。一方面,承载族群历史记忆的口头文本传承了他们的价值认同;另一方面,社会形态更替与文化变迁中,个体或群体间在相互交谈与共同行动中丰富着对历史文本的理解,探寻着真、善、美的永恒意义。族群价值观的传承与人生意义的寻求构成民间教育思想形成的两条根本途径。第三个层次是对民间教育思想的特征、根本依存及时代价值的总结与提升。首先从谚语运用主体、过程的分析出发探讨民间教育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及特征。其次,借助已有的文本分析和田野研究结论归纳出哈萨克族民间教育的三个根本依存:言语、情境、自觉修养,这正阐明了具体时空中学习能力对人类生存之重要意义——时间角度指多代人间的文化传承,空间角度指不同田野中文化的播化。再次,揭示了哈萨克族民间教育思想对个体一生、社会和谐发展等价值。哈萨克族民间教育思想对东西方世界的平等沟通、对人类摆脱工具理性单方面的的规约、重建日常生活之文化价值具有深远意义。总之,从共存关系视角理解人类世界是时代之要求,也是当代社会教育与生活融通之必然趋势。健康教育思想、审美教育思想、言语教育思想、团结教育思想等是我国哈萨克族民间教育思想对时代与人类的贡献。基于口头文本和日常生活叙事探讨言语与意识的交互作用、群体活动与个体生活的相互建构、哈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互动,为后续民间文本之审美教育价值、族群性格比较及全球化背景下开展公民教育等跨学科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