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HEVC视频特征的水印算法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1047973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发展以及5G时代的来临,视频服务融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视频产品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版权纠纷等问题。盗版视频的出现严重危害了视频制作者的利益,使得对视频的保护变得尤为迫切,而视频水印技术则可作为解决该问题的优先方案。另一方面,新一代高效视频编码标准(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HEVC)于2013年就已制定用于支持视频的传输、存储和发布,使得与HEVC相关的视频水印算法得到广泛研究并趋于成熟。而随着3D视频的出现和流行,3D-HEVC随之被制定用于支持3D视频。由于直接将基于HEVC的视频水印算法应用于3D-HEVC并不能得到最优的结果,因此需要对基于3D-HEVC的视频水印算法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考虑到目前基于3D-HEVC的视频水印算法相对较少,本文深入研究3D-HEVC及相关视频特征,提出两种可用于3D-HEVC的视频水印算法。(1)针对视频水印算法存在的误差传播和低鲁棒性等问题,提出基于深度帧内跳过(Depth Intra Skip,DIS)模式的3D-HEVC视频水印算法。首先,对DIS模式的编码过程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DIS模式的预测类型进行分类,并在分类类别与水印值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其次,对帧内误差传播问题进行分析,确定不会造成误差传播问题的水印嵌入条件,根据水印嵌入条件、水印值与DIS模式预测类型的匹配情况对嵌入单元进行选择。最后,根据水印嵌入前后的率失真代价变化来决定最终是否嵌入水印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较高的嵌入容量且对比特率影响小,提取水印的平均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为22.149%,算法具有一定的抗重压缩攻击能力。(2)针对传统算法因修改视频内容而导致视频质量下降的问题,提出抗重压缩编码的3D-HEVC视频零水印算法。首先,对I帧的深度图进行背景分割,分割结果、运动矢量(Motion Vector,MV)和编码单元(Coding Unit,CU)划分深度等将用于确定零水印的构造位置,并通过随机密钥对构造位置进行进一步选择以增加算法的安全性。其次,通过全相位双正交变换(All Phase Biorthogonal Transform,APBT)及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对16×16的块进行处理,获取其最大奇异值的最高有效位(Most Significant Bit,MSB)作为最终的特征信息。最后,得到的特征信息与图像水印进行异或生成零水印用于版权认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不同量化参数(Quantization Parameter,QP)的重压缩编码攻击、基于帧及重压缩编码混合攻击、信号处理及重压缩编码混合攻击下,提取水印的归一化相关系数(Normaliz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NCC)均为1,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传统荧光灯或白炽灯已慢慢开始消失。而新一代照明光源发光二极管(简称LED)凭借着自己独特的优势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社会的各种环境和领域我们都可以看到LED的身影。环保、高效能,寿命长和可靠性高这些都已经成为了LED的代名词。完美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发光二极管发光模式为朗伯体分布,目标面上的照度效率不高,而且比较容易产生眩光。须对LED进行一定的配光设计,才能满足
学位
由于人脑的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协同,形成了一个多功能的复杂脑网络,因此运用网络的分析方法可以更加全面的理解神经生理疾病的病理机制。该方法基于图论(Graph Theory)相关知识将人脑中的神经元素作为图论中的节点,将神经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图论中的边沿,强调对大脑进行多个区域的整合分析。本论文首先采用有向传递函数(Directed Transfer Function,DTF)的方法构建大脑网
学位
同步作为一类具有代表性的自组织协同行为广泛存在于社会、物理、生物等诸多复杂系统中。人们为了描述同步行为产生的物理机制提出了许多理论模型,其中最成功的是Kuramoto模型,对于该模型的研究一般是在完全连接图上进行的。然而,并非所有的复杂系统都满足全连接的结构特性,有时根据不同的情形系统会呈现出非常异质的耦合结构,其耦合结构可以用复杂网络来表示。最新的研究表明,由光场驱动的耦合机械系统也存在与Kur
学位
热传导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之一。近年来,随着集成工业的发展,人们尝试研究微观纳米尺度下的热传导。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低维的大尺寸材料的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在热力学极限下的正常与反常热传导研究。但实际材料通常是有限大小,尤其是当材料处于极小尺寸状态下,系统的非线性、热涨落和界面效应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系统的热力学性质会偏离宏观热力学效应。因此,极小尺寸下的热传导性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学位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半导体团簇因其在光电子学、磁性材料、储氢材料、超导材料和纳米材料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而被广泛关注。人们意识到当团簇由少量原子(10-100)组成时,团簇的性质强烈地依赖于每一个组成原子。因此,即便是很小的变化,比如原子的替换,也会导致团簇的几何、电子、磁性和光学性质发生重大改变。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金属掺杂半导体团簇的几何结构、电子性质、磁性等方面展开系统的理论研究。相信通过对
学位
激光器自发明以来,因其高相干性、高方向性、高亮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通信、工业、医疗、生物等领域。然而,激光高相干性有时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例如由于高相干性引起的散斑会造成图像清晰度的下降。因此,研究如何降低光束的相干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研究人员对如何获得相干性可控的部分相干激光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获得可控的部分相干激光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种是被动方式,即在激光器输出高相
学位
透过散射物体之后的成像是光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话题,在大气、水下和生物医学成像等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计算成像技术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尤其是将深度学习方法应用于解决光学成像的逆问题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而在安防和医学领域,红外探测和热成像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红外尤其是中远红外波段,现有的探测器灵敏度低,噪音大,且价格昂贵。一种有效地实现红外成像的方式是将红外波段通过频率上转换到可见光或近红
学位
1917年,爱因斯坦建立了激光和微波激射器的理论基础。后来到1953年,查尔斯·哈德·汤斯研究组制造了第一个微波放大器,这是一种原理与激光类似的设备,但放大的是微波辐射,而不是红外或可见辐射,这是激光器的前身。此后,各类型的激光器不断诞生,变得无处不在。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消费电子产品、信息技术、科学、医药、工业、执法、娱乐和军事,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了光学激光之外,声子激光也吸引了越来越
学位
铟锡氧化物(ITO)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中运用最为广泛的透明导电电极(TCEs),其光电性能优异,但是其本身质脆易碎,制备复杂,成本也日益升高。因此寻找ITO的替代品是非常有必要的研究。学术界也有许多优秀的成果,如碳基TCEs、基于导电聚合物的TCEs、基于金属纳米结构的TCEs。但是以上TCEs的制备方法都十分复杂,不易实现工业生产。因此,研究一种简单的、可重复性高的制备工艺制作高性
学位
光子晶体独特的导光特性和灵活的结构设计,使其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网络和光子集成器件。千禧年以来,全球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一方面对现代通信网络的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现代通信网络带宽的瓶颈在于其信息处理过程中光-电转换和电-光转换的效率,能够激发可控快光的光子晶体有望应用于光存储器件,从而显著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另一方面对光子集成器件的可靠性和集成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可靠性方面,普通光子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