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方证对应理论,运用阴阳球-八纲数学模型软件,以《温病条辨》[1]之风温的方证信息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在数学三维空间对风温用药、用方、证候的质点位置及变化进行量化刻画,探讨中医辨证论治温病的内在规律,试图对其进行直观的现代数学描述。方法通过数学方法以挖掘《温病条辨》中的基础信息数据作为切入点,利用“阴阳球-八纲三级结构系统数学模型”计算机软件对典型温病方证进行数学三维空间解析,在模型坐标系中显示方、证在空间的变化轨迹(空间质点位置变化和药力矢量的变换),对中医温病用药经验进行量化和图形化的数学表达,使温病方证关系图形化,显示其数学规律。结果使用“阴阳球-八纲三级结构系统数学模型”计算机软件完成了《温病条辨》47首风温方剂的量化刻画和图形化展示,通过对典型风温方证的量化刻画,解析其辨治规律:1)通过风温3个方证的不同象限显示,以量化解析风温纵向传变(三焦)的辨治规律:桑菊饮、白虎汤、加减复脉汤三方联系起来比较显示的空间位置处于不同的象限,分别为四、八、七三个象限,依次为表实寒、里实寒、里虚寒象限,对应的证的象限依次为表实热、里实热、里虚热象限。方药的综合作用力由表实寒向里实寒转变,终至里虚寒,通过方质点、证质点的象限转变客观揭示了风温三焦传变用药始于解表、经清里、至补虚不同侧重的变化过程;2)通过风温2个方证的不同象限显示,以量化解析风温不同证型的辨治规律:桂枝汤、银翘散两方虽然同样治疗风温卫分证,但是两个方证质点的空间位置在模型上已经由原来的方在表虚热第二象限,对应的证属于表虚寒象限,转变为方在表实寒第四象限,对应的证属于表实热象限,提示方药的作用力发生改变,说明疾病的性质亦随之发生变化,通过方证质点的空间变化,客观显示了“同病异治”的用药变化过程;3)通过风温2个方证相同象限的显示,以量化解析风温同一病位不同浅深层次的辨治规律:清营汤去黄连、牛黄丸两个方证的空间质点分别存在于里实寒、里实热象限,属于同一象限。但质点在象限的空间位置却明显有异,通过对两方证的量化刻画、药力差异对比,客观展示了风温热入营分、热入血分的不同疾病阶段的不同辨治过程。结论1.运用阴阳球模型计算机软件演示了47首风温方剂的量化刻画过程及图形展示,为下一步应用方证对应理论对其全部进行量化分析打开思路。2.通过对典型风温方证进行量化解析,得到结论如下:1)吴鞠通三焦辨治风温的(纵向发展)规律是:使用方药由表实寒、向里实寒、至里虚寒象限依次转换,其对应的证由表实热、向里实热、至里虚热象限依次传变,可见方和证互相契合,辨治过程清晰明确;2)通过计算机模型演示风温卫分虚寒证、虚热证的辨治过程,客观对比“同病异治”的方药差异;3)以方证质点空间位置差异、药力差异的比较,展示风温营分证、血分证不同层次的不同辨治过程。3.将《温病条辨》之风温的方、药、证全部放到一个具有相对精确性的模型中进行三维空间定位和数学解析,量化、图形化展示方证对应规律,创新了中医辨证论治温病用药量化研究的模式,并丰富了该模式下相应的中药方剂数字化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