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学界对于马克思意识形态的研究成果倒是比较丰富,虽然专门针对观念与意识形态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展开的研究还不太多,但是却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正是立足于社会历史现实,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文本论述和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对观念和意识形态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对何谓观念,提出疑问,从观念的内涵和本质出发进行研究,得出观念的内涵,即在物质生活中,人头脑中反映的东西的表现。而观念的本质,即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相对应的社会关系抽象出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观念的形成不断运动的。接下来是对观念、思想与意识三者之间概念的辨析,进而得出观念本身的分类,一方面都是精神交往的层次表现,另一方面都是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物质活动相联系,并且是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而观念较于思想而言,二者在于个人与社会属性的不同,个人头脑中的反映和一个时代精神代表的差异;观念较于意识而言,二者在于发展阶段的不同,分别为意识为人们与自然界的联系;人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联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社会分工的时候。最后从三个方面指出观念的形成与获得,分别是,直接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观念的形成是不断运动的;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第二部分,对何谓意识形态,同样提出疑问,从意识形态的内涵,特征,表现形式和分类四个方面探讨,以时间发展线索,指出意识形态是在观念材料加工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在其本质上,人们现实生活过程中反映。在精神劳动与物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产物,依赖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指出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意识形态的实践性,通过实践改变当前世界。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基于市民社会的历史生成为道德、法律、艺术、宗教和哲学等表现形式,有两种类型的意识形态,分别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非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第三部分,通过观念和意识形态二者内涵,性质的比较分析,然后将对观念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从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两个方面研究。区别主要在于观念本身没有独立发展的,但意识形态呈现独立发展的趋势;观念本身相对原始且分散,而意识形态在此基础上,使其理论化,系统化;观念本身较日常生活化,而意识形态较正式且赋予一定的政治色彩,这三个层次进行梳理分析。而联系,也就是共同点,即从二者同时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二者都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二者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三个角度分别阐述。第四部分,本文从观念上升为意识形态的动力和途径试图进行简单的探讨,观念上升为意识形态的动力主要从维护统治阶级统治和斗争的需要,阶级利益辩护和诉求的需要和理论思维的需要三个层次逐一阐述,而观念上升为意识形态的途径从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关系的改变影响着观念的变化,这也基于二者相互转化的历史背景;接着从统治阶级对一般的社会生活观念的改造基础上,使其阶级化,这也正是观念上升为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条件;最后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们对观念的加工基础上,使其理论化和系统化,反映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这也是观念上升为意识形态的最终目的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