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英国社会学家费瑟斯通和德国后现代哲学家韦尔施两人谈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作为理论资源。在费瑟斯通那里,他从波德莱尔、鲍德里亚、詹姆斯等后现代理论家那里看出了“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现代性、后现代性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一关系表现为日常生活、消费与审美的联姻。日常生活、消费与审美联姻,毫无疑问给人们的审美活动、艺术观念、生活方式等方方面带来了或轻或重的影响。表现尤为突出的是艺术领域向日常生活领域的全面进军,使得日常生活里处处充斥着美的元素。而在韦尔施那里,他从后现代这一时代背景出发,对“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进行反思,将他的一本美学著作命名为《重构美学》,该书的英文名为Undoing Aesthetics,其中Undoing有拆解、取消的意思,但该书的主题并非是说要拆解、取消美学,恰恰相反,他的观点很明确,核心是传统中美学与艺术的关系暧昧不明,而现在,这门学科应当重建,重新恢复到它的哲学本质上来。因此,文章以这两位西方学者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相关问题的论述谈起,理解这一问题的实质,看到这一问题在现实中对我们的影响,重新看待这一问题。从学界已经展开的研究来看,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其一,指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从家居装饰、各类工业产品到城市设计等的审美化建设,这方面可称之为审美客体领域的审美化;其二,指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非工作状态的活动,诸如旅游、游戏、品茶等休闲娱乐活动,这方面可称之为审美主体生活状态的审美化。“日常生活审美化”中呈现出来的这两个方面,表面上看起来这一审美化现象已经实现了,但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却不以为然。人们的日常生活处处充满了烦恼、甚至是对人们所生活的这个环境感到厌烦。实际上,在处处为美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逐渐处于审美疲劳状态。这一切正如韦尔施所说的当我们的生活到处都出现美的时候,万事万物皆为美时,内部却隐藏着极大的危险,我们的生活被过度的审美化,连续不断的激动导致冷漠,给人们的感官带来了麻木,出现审美疲劳。在单调、重复的日常生活中,与人们打交道的也无非是那些熟悉的人和事物。基于这样的事实,“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一个人置身其中,每天都在体验生活中出现的新奇事物或者在熟悉的环境中度过。那么,“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否就实现了呢?在本文看来,这一审美化并未真正实现,呈现出来的日常生活状态,恰恰是一种非审美状态。其原因在于,人们把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的事物作为审美对象来看待,混淆了审美对象和审美客体这一组概念,从而使得我们的审美际遇在相对减少,同时,忽略了审美活动中意义的创造与升华。因此,在伪审美化的日常生活中,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问题,寻找一条审美救赎之路成为最迫切的任务。文章从审美这一视角出发,分析消费、审美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日常生活审美化”——伪审美化的原因。最后,立足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寻求解决审美化的救赎之路,即提倡在日常生活中发掘艺术的潜质,而不是一味为现代都市美轮美奂的消费主义论证合理性,同时,通过审美教育,来提升整个人类的审美感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