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水系锌离子电池因具有低成本、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优势,有望应用于规模储能领域。开发新型高容量和高循环稳定性的正极有利于提高锌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硫(S)作为一种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元素,具有1675 m Ah g-1的理论比容量,与锌(Zn)搭配具有1.04 V的理论电压和577 Wh kg-1(2360 Wh L-1)的能量密度。但导电性差和体积膨胀问题使S正极的电化学性能不佳。针对上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系锌离子电池因具有低成本、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优势,有望应用于规模储能领域。开发新型高容量和高循环稳定性的正极有利于提高锌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硫(S)作为一种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元素,具有1675 m Ah g-1的理论比容量,与锌(Zn)搭配具有1.04 V的理论电压和577 Wh kg-1(2360 Wh L-1)的能量密度。但导电性差和体积膨胀问题使S正极的电化学性能不佳。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提出了表面包覆、纳米化和引入氧化还原介质(RM)的改性策略,显著改善了锌硫(Zn-S)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1)提出将硫化锌(Zn S)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来避免体积膨胀;通过亚硒酸(H2Se O3)与Zn S的反应将表面的Zn S转化为Zn Se,提高了正极导电性;在电解液中引入氧化还原介质碘离子(I-),将Zn S的氧化过程转化为Zn S和I3-的化学反应,将充电电压降低到1.35 V。Zn Se包覆的Zn S(Zn S@Zn Se)具有0.62 V的放电电压和603.5 m Ah g-1的放电比容量,能量密度为335.8 Wh kg-1。(2)氧化还原介质和Zn Se包覆提升了能量密度,但仍面临着容量快速衰减和倍率性能差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制备了一种碳包覆纳米Zn S的分级结构(Zn S@CF)正极材料。相较于微米级颗粒,尺寸在80~120纳米的Zn S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碳层将纳米Zn S颗粒包覆并连接在一起形成纤维状二次颗粒,一方面提供了电子快速传输的路径,另一方面限制了活性物质的溶出。同时,将二硫甲脒碘化物(TUI)作为电解液添加剂,利用二硫甲脒阳离子与I3-的配位来限制其迁移。Zn S@CF在2 A g-1的电流密度下可稳定循环300周,在5 A g-1时的比容量达到197m Ah g-1,显示了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锂离子电池(LIBs)能量密度的不断提升和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引入不可燃的离子液体电解液(ILE)是提升LIBs安全性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ILE存在与聚烯烃隔膜浸润性差、离子电导率与锂离子迁移数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电池的性能。本论文针对ILE与传统聚烯烃隔膜不兼容的难题,开展了聚离子液体(PIL)基隔膜与电极的研究,利用PIL的极性和荷电官能团,制备了与ILE兼容的隔膜
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较好和成本较低的优势,十分适用于大规模储能领域。但当前水系锌离子电池体系的负极面临着的枝晶生长、析氢和腐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本研究通过负极表面改性和电解液添加剂策略提高锌负极界面的电化学稳定性并解决锌负极存在的枝晶生长、析氢和腐蚀等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将银纳米线(AgNWs)作为金属涂层包覆到锌负极表面,构造了一种银纳米线复合锌负极。这类银纳米线
锂金属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 Ah g-1)与低的电化学电位(-3.04 V),被认为是极具前景的高能量密度电池负极材料。然而,在锂沉积/剥离过程中的锂枝晶生长会导致锂金属电池的安全性差、库伦效率低以及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抑制锂枝晶是提升锂金属电池安全性的关键。此外,相变材料(PCMs)由于具有较大的潜热存储特性被公认为储热系统的理想介质。但是,有机固液PCMs易泄漏、热响应慢且能量转换
丙酮作为常见的化学试剂,在工业、食品、医疗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为了实现对丙酮的快速准确检测,研发出一种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选择性好、稳定性高的丙酮气敏传感器具有重要意义。以ZnO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传感器因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和灵敏度高等优点获得了广泛关注。传统的气相法、液相合成法和固态反应法合成的氧化锌纳米棒阵列,存在间距过密、c-轴取向不明显以及纳米棒束尺寸不均等诸多缺点,影响器件的稳定
自发现N掺杂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氧还原(ORR)催化活性以来,碳基无金属电催化剂一直被认为是贵金属基电催化剂强有力的替代品之一。不同于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富勒烯独特的笼形结构、电子特性以及丰富的衍生物,使其在电催化领域呈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富勒烯衍生碳材料已被证明可作为高效电催化剂,但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本课题组的前期探索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富勒烯衍生碳材料的电催化性能,本论文从杂原子掺
三元正极材料是一款综合性能优异的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高放电平台、较低的成本等优势,然而由于其结构及界面不稳定导致其高温电化学性能较差,因此必须找到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提高其结构稳定性以改善高温循环稳定性。本文以Li Ni0.83Co0.12Mn0.05O2(Ni83)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高温失效机制,采用硼酸根和磷酸根两种聚阴离子掺杂的手段显著提升了Ni83的高温循环稳定性并
近红外二区(NIR-Ⅱ)发光的稀土掺杂氟化物纳米粒子具有稳定性好、无毒、窄带发射及寿命可调等特性,在生物成像、分子检测等领域显示出极高的应用潜力。然而,弱的发光强度与低的发光效率一直是阻碍纳米粒子走向实际应用的主要问题。基于制备高效NIR-Ⅱ发光氟化物纳米粒子的研究目标,本文合成了NaYbF4:Er,Ce@NaYF4/CaF2纳米粒子,重点探讨了高敏化剂浓度下能量传递效率和交叉弛豫作用的竞争关系以
氨气选择性催化氧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柴油车尾气排放中逸出氨气的污染防治,但是其未来的产业发展受到现有催化剂体系的制约。在目前提出的众多催化剂中,莫来石氧化物展现出了远超商用铂基催化剂的低温催化活性,兼具优异的环境稳定性和低廉的成本,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考虑到其较差的低温氮气选择性,基于理性设计研发出低温催化性能优异的新型莫来石催化剂有着实际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构建了莫来石
电池电极界面是电池电化学反应的重要场所,对电池容量、库伦效率和循环寿命等均产生影响。目前界面表征技术多为对组分、形貌的分析,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是唯一能提供空间解析上界面反应动力学信息的检测技术。而界面电化学反应特征是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故基于SECM对电极界面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SECM研究中电极多为在非充放电条件下的界面活性检测,设计了检测与电池充放电仪联用
甲烷干重整(DRM)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用来制备合成气的工艺方法,其将CH4和CO2两大温室气体转化为燃料气体CO和H2,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和应对能源危机都有重大意义。目前催化剂在高温条件下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干重整商业化应用,因此开发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剂是当前DRM研究的关键问题。钙钛矿由于其特殊的晶体结构而具备较高的储氧能力,在重整反应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负载型钙钛矿基催化剂因活性金属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