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综合型养老社区设计方法研究——以乐安新城养老社区为例

来源 :河北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445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今天,数以万计的人涌入城市中心,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愈演愈烈。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老年人的养老水平同样也急需改善,当前老年人所渴望生活层次就是“活着”和“活好”的区别,更好的养老环境是中国亿万老年人的愿望,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1999年之后,中国开始步入“银发时代”,约占世界比例的1/5左右,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之后,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1.7亿人,占总人口的13%以上。2014年之后将步入快速增长期,造成家庭的可用养老资源越来越少,家庭主要成员的负担加重,成为影响社会进步和人类生存的负面因素,预计到204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预计超过总比例的20%。当今社会面临着老龄化带来的若干问题,包括老年人口比例的迅速增大、城市家庭结构的小型化趋势、传统的养老模式受到新型养老模式的严峻挑战。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创建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如今国内涌现大量的养老设施类型,如与社区共建类、与相关设施并建类、与旅游设施或商业地产结合类、与国际品牌接轨类等,为丰富社区养老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但仍不尽完善,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城市就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等方式进行有益的尝试,为丰富社区养老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但从建设实践来看,配套设施建设仍然处于滞后状态,养老设施设计模式仍不尽完善,还存在很多问题。  论文以老龄化背景下综合型养老社区设计方法研究为题,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六个章节对论题进行推演、阐述: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第一章为基础研究,首先从对中国老龄化国情进行了背景介绍,以此表明养老建筑的时代需求。之后就研究范围、动态、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内容展开论述,为后文做理论铺垫。  第二部分为第二章。第二章通过对国内外养老社区动态的研究,归纳总结出当代养老社区的三点大类型并且针对不同的类型分别细化论述,分析优缺点,探讨当代养老社区的发展需求,表明综合型养老社区作为城市化背景下的新型养老模式的竞争力。  第三部分为第三章与第四章,这一部分是本文的核心章节。通过第三章对国内外优秀的综合型养老社区模式研究分析,总结出此种模式在各个案例中的优缺点,归纳总结,从规划选址、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服务配套设施设计等方面形成第四章养老社区设计方法及策略。第三章与第四章分别为实践研究与方法研究,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指导了第五章的设计实践。  第四部分为第五章与第六章。第五章结合自身参与的乐安新城养老社区方案设计,将研究成果回归到实践中进行指导和运用。第六章为结论部分,这一部分针对全文提出了结论,对综合型养老社区的前景进行了展望,进一步发掘了研究的价值,力求为相关领域的建设实践提供有益的理论尝试。
其他文献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多,全球能源形势越来越严峻,各地能源危机频发,节能已经成为刻不容
本论文在总结国内外城市工业遗产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工业遗产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基于真实性保护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通过对文
本文是在建筑整体设计和工业4.0的指导思想下,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建筑整体设计方法,分析BIM技术带来的建筑设计方法的革命,通过对BIM在我国实际设计运用中所存在问题的调研分析
本课题是作者在参与导师的项目《岳阳市城市风貌规划》中城市风貌敏感空间部分的研究而得出,试图通过找出城市中哪些空间为反映城市风貌敏感的空间,并进而分析研究城市敏感空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文化已经成为城市文化一大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城市空间被赋予了消费的属性,成为消费空间。与此同时,城市的旧城街区出现了明显的环境衰败和街区活力
传统的城市规划注重的是对城市、城镇的规划,而很少涉及乡村以及以镇和村为基本单位的村镇体系的规划。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国已经全
学位
学位
“住宅”自古以来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城市产业构成及其布局的调整,改变了城市的空间结构,在使城市郊区不断扩张日益繁荣的同时,也使
城市,作为土地滋生的现代文明集中营,不断的“新陈代谢”是其发展的原始动力。历史文化因素是城市发展演进的根本因素,而经济因素却是促使其目标需求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