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中日两国先后出现了疑古思潮。1909年,日本史学家白鸟库吉在《东洋时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古传说的研究》的论文,对《尚书》等典籍中记载的“尧、舜、禹”三王的事迹提出质疑,抛出“尧舜禹抹杀论”。该论在日本学界引起轩然大波,并引发日本学界在中国文化领域的一系列论争。中国方面,1923年,学者顾颉刚在《读书杂志》上发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文中对“尧、舜、禹”的真实存在性表示置疑,并进而由三王在不同典籍中形象的演化性特点归纳出中国古史的形成特点,提出中国古史“层累地造成”说。因两人在观点上都否认“尧、舜、禹”存在的真实性,都对部分中国上古史的真实性表示质疑,且客观上白氏观点早出,故有学者指顾氏有“抄袭”白氏观点之嫌。由于证据有限,故关于白鸟库吉与顾颉刚在“尧、舜、禹”问题上观点“雷同”的成因终成学界公案。 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比较白鸟库吉和顾颉刚二者的学术渊源,指出二者在学术背景上存在同源性,由此导致二者在治学时会选择相同的论题。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比较白鸟库吉与顾颉刚在“尧、舜、禹”问题上的论证过程,指出二者在论述前期存在着预设立场上的差异,且此差异直接影响了两者论证过程的严密性和可靠性。第三部分通过比较白鸟库吉与顾颉刚所处的时代背景,指出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对于二者治学理念的形成、发展,对于以这二者为代表的中日两国疑古派的兴起、发展有直接影响。进一步而言,以白鸟库吉与顾颉刚为代表的中日两国疑古派的治学与当时中日两国的国情相辅相成,两者均希冀为本国的发展提供学术支持;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汉学也完成了新旧转换,以全新的面貌登上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