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阴阳在中国思想文化中是一个极为基础且十分关键的概念,这一主题可涵盖的范围很大,内容也多而杂。本文以《礼记》及其历代注疏为文本考察中国古代礼仪中的阴阳分类,是在阴阳研究下选取了一个较小而尚未有充分成果的研究角度。本文着眼于阴阳作为解释万物构成变化二元原理的特质,讨论它如何在不同的情境当中对事物、行为进行定性和分类,并由此确立一种秩序。阴阳分类是阴阳观念在具体事物之上的显现和落实,这不同于阴阳作为纯粹哲学范畴的内涵。以阴阳分类、定性事物的情况在中国古代礼仪中大量存在,通过整理古代礼仪中阴阳分类、定性事物的具体情况,一方面可以对阴阳观念的使用和落实有更具体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重新思考阴阳分类背后中国古代理解和安排万物关系的思路与逻辑。本文对古代礼仪阴阳分类的考察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章“阴阳:从观念到分类”,首先对阴阳的概念进行梳理和说明,第一节“作为观念的阴阳”论述阴阳观念的起源、发展与成熟,为本文阴阳分类的讨论提供基本的背景和基础,第二节“作为分类的阴阳”将研究视角转入象征分类,从《原始分类》对中国分类情况的介绍和分析出发,阐明本文礼仪中阴阳分类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意图;第二章“《礼记》中阴阳分类的情况”,按照四季礼仪和行住坐卧、饮食、服饰、军事、择日、朝政、赠礼、婚丧、教化、祭祀等各类情境详细列举和整理《礼记》及其注疏中涉及阴阳分类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阴、阳统筹对应的一系列相对属性及其他个别事物同阴阳对应的关键,从而得出阴阳以其概括性和符号化统筹着诸种相对的属性并由此对毫不相关的万物进行分类,这当中的关键在于对待和关联;第三章“古代礼仪中阴阳分类的逻辑和理念”,分析阴阳分类的深层机制以及这种分类的目的,第一节以自然原型、非对抗的多重相对、优越性的交替三个方面对阴阳分类的逻辑做出探究,认为阴阳分类是一种基于自然基型、通过发掘相关联系进而更好地获得认识的方式,其要点在于两两相对与同质关联,即在相对中把握和认识事物的属性,进一步以同质事物的关联确立一种规范和秩序,而这背后又有一种整体的、圆融的观念,第二节讨论古代礼仪中阴阳分类所包含的理念,包括一元论的宇宙观和有机的宇宙生成论、整体圆融的境界追求以及“天人合一”的实践与矛盾三个方面。本文最终认为阴阳分类从根本上关系着中国古代认识和安排万物的思路,它是一种对万物本质的把握,它强调互相依赖的两两相对和可以传递的同质关联,它包含了中国古代对于宇宙意义、万物关系的理解,也表达着一种对于秩序和境界的理想安排。而考察古代礼仪中阴阳分类安排事物、确立秩序的情况,也是我们对人类思维与认识过程本身的再一次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