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喉垂直前位切除带蒂胸骨舌骨肌瓣声带重建术的疗效及声门形态分析。 方法:1、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年8月-2017年4月43例喉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3例患者均行喉垂直前位切除环会厌或环舌吻合术,按照声带是否重建分为声带重建组与非重建组,其中重建组20例,采用带蒂胸骨舌骨肌瓣再造双侧声带,非重建组23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术后1年气管套管拔除率)、吞咽功能(胃管拔除天数)、发音功能(主观评价为主)、术后预后情况:并发症、复发情况,探讨喉垂直前位切除环会厌或环舌吻合带蒂胸骨舌骨肌瓣声带重建术的疗效。 2、电子喉镜检查:采用奥林巴斯电子鼻咽喉镜实时捕捉喉镜图像。 3、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喉部螺旋CT扫描,再选取20例同年龄段、同性别无咽喉疾病的正常检查者喉部螺旋CT扫描,用影像系统自带的软件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术后、正常检查者杓状软骨平面的两侧声门后部的横径(测量经过双侧杓状软骨的声门横径)、声门区的前后径、声门区面积,结合喉镜分析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声门形态的变化。 4、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两组病人随访期间均存活,非重建组有1例出现复发,重建组均未复发(2)并发症情况:重建组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声门区生长肉芽组织,1例出现喉瘘,非重建组有2例术后出现吸入性肺炎;(3)术后1年气管套管拔除率、胃管拔除及发音质量:两组患者术后1年气管套管拔除率100%;重建组胃管拔除时间:13.2±2.8天,非重建组胃管拔除时间:16.6±5.3天,经统计学分析t=-2.652,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音按照屠规益[1]发音评价标准,重建组发音良好10例、中等6例、差4例,非重建组发音良好4例、中等14例、差5例,两组发音中等及以上者比较,经统计学分析,x2=0.02,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发音良好者比较,x2=5.18,p<0.05,有统计学意义;(4)重建组横径为12.52±2.39mm,非重建组横径为:13.13±1.97mm,正常检查者横径为:12.70±1.07mm,重建组横径与正常检查者横径比较:t=-0.246,P>0.05,无统计学意义,非重建组横径与正常检查者横径比较:t=0.736,P>0.05,无统计学意义,重建组与非重建组横径比较:t=-0.708,P>0.05,无统计学意义;重建组前后径为16.31±1.92mm,非重建组前后径为17.15±1.25mm,正常检查者前后径为20.49±0.90mm,重建组前后径与正常检查者前后径比较:t=-7.209,p<0.05,有统计学意义,非重建组与正常检查者前后径比较:t=-8.190,p<0.05,有统计学意义,重建组与非重建组前后径比较:t=-0.708,p>0.05,无统计学意义;重建组声门区面积为:1.71±0.10cm2,非重建组面积为2.09±0.13cm2,正常检查者面积为:1.94±0.09cm2,重建组面积与正常检查者比较t=-5.81,p<0.05,有统计学意义,非重建组面积与正常检查者比较:t=3.547,p<0.05,有统计学意义,重建组与非重建组面积比较:t=-7.902,p<0.05,有统计学意义。(5)声门区形态:结合喉镜观察术后形态,两组患者杓区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肿胀,重建组声门区形态近似三角形,非重建组术后声门形态近似圆形。 结论:喉垂直前位切除环会厌或环舌吻合带蒂胸骨舌骨肌瓣声带重建术(1)气管套管拔管率高,吞咽、发音功能恢复好,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2)与正常声门形态相比,前后径及面积减小,横径无明显改变,与非声门重建相比,前后径及横径无明显差异,面积减小,声门形态近似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