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即是以人与自然相互关系为历史脉络的的发展史。从人类社会产生初期的顺应自然到工业文明时期的征服自然再到现代审视历史的保护自然,即是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辩证认识过程,也是研究主体由人转为自然的过程。自工业文明产生之后,人的主体意识增强,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因此导致如水土流失、资源枯竭、物种灭绝等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由此引发人们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审视及反思,倡导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以自然、人、社会三者的高度和谐统一实现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既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充分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所蕴含的多重性生态文化,既丰富生态文明思想意识,又以具体形态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性,由此对云南彝族自然观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正是符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云南彝族自然观作为该民族文化的核心,其文化主旨在于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及发展状态应以尊重自然的先生性为前提,并由此引发以敬畏崇拜心理形成的自然崇拜、动物崇拜、植物崇拜及原始宗教信仰文化等内容,并通过多种宗教祭祀文化形成祭祀习俗,以此内化为人的习惯法则,制约和引导人的生产生活实践行为。因此,从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出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前提下,以云南彝族自然观为跨学科研究的切入点,对其自然观中蕴含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研究和挖掘,并以云南彝区生态环境的现实可观性为基点,延伸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由此,在广泛搜集云南彝族古籍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云南彝族自然观生态文明思想进行梳理并挖掘其中可借鉴的优秀思想,提出对其予以保护和继承的路径探索。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考察,将云南彝族自然观与其在生态理念、文化生境等方面做异同性比较研究,并在现代调试过程中汲取云南彝族自然观生态文明思想和合理成分及有益价值。(2)从云南彝区的自然地理环条件的特殊性、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性以及文化背景的多元性三个方面出发阐述云南彝族自然观的产生条件。(3)从对云南彝族关于宇宙起源、人类起源的古籍文献、神话传说以及自然物、动植物的崇拜文化、宗教信仰及祭祀习俗等多方面的文化现象的梳理,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态文明思想并概括其潜在特性。(4)从云南彝族自然观生态文明思想的意识塑造及文化引导和行为约束及规范作用两个方面通过实例论证的方式阐述其对彝区生态环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指明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启示。(5)阐述了在当前的生态建设与民族文化二者关联中保护和传承云南彝族自然观生态文明思想的路径探索。综上所述,充分整理和挖掘云南彝族自然观生态文明思想不仅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