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体分散体是由药物与载体混合制成的高度分散的固体分散体系。近年来,又有国内外学者用水不溶性聚合物、肠溶性聚合物、脂质材料等为载体制备缓释固体分散体,为缓释制剂的制备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文选用水溶性药物磷酸川芎嗪(TMPP)为模型药,采用水不溶性载体乙基纤维素(EC),加入适当的释放调节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将其制成缓释固体分散体,然后将缓释颗粒压制成片,从而减少服药次数,有效的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期为水溶性药物缓释制剂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于磷酸川芎嗪基本理化性质、固体分散体溶出度和含量的测定、片剂释放度和含量的测定;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检测家犬体内血药浓度。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分别研究灌流速度、药物质量浓度、pH值以及吸收部位对磷酸川芎嗪吸收的影响。在研究磷酸川芎嗪缓释固体分散体的制备过程中,考察了以不同黏度、不同比例的EC为载体以及加入不同种类、不同比例的PVP对药物释放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确立了磷酸川芎嗪缓释固体分散体的处方。通过DSC及X-射线衍射实验证明药物的结晶峰消失,以无定型的形式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将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粉末压制成片,通过研究填充剂的种类和用量、崩解剂的种类和用量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确立了磷酸川芎嗪固体分散体缓释片的处方。通过对制粒方法和制片压力对药物释放的影响,优化了制片的工艺流程。释药曲线拟合结果表明,Higuchi方程能很好地描述体外释药行为。以普通片为对照,研究了磷酸川芎嗪固体分散体缓释片家犬体内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药时曲线用隔室模型解析体内配置过程符合一室模型。与普通片相比,缓释片的达峰时间与平均滞留时间极显著延长(P<0.01),达峰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AUC值显著增加(P<0.05),相对生物利用度125.4%。结果表明,该制剂与市售普通片相比,缓释效果明显,且提高了生物利用度,经Warner-Nelson法验证,体内外相关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