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是一种儿童常见病,其发病本质在于早期的视通路及视皮层长期废用且未得到相关视觉信号刺激而导致其功能及其结构的改变,影响视觉信息的形成。目前已有文献证实弱视患者的外侧膝状体及初级视觉皮层都存在明显的功能缺失,除此之外高级的视觉功能,如运动觉、色觉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受损[1]。并有学者证实弱视患者的外侧膝状体体积小于正常组[2],由此我们设想,弱视患儿的枕叶皮质结构是否存在异常,其相应的厚度,各区域面积以及所对应的容积是否发生改变;是否这些结构的的改变导致了相应功能的缺失。本研究拟采用磁共振的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序列,采集患儿的枕叶解剖数据,探索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枕叶组成四个部分,即楔叶、舌回、枕外侧回和距状沟周边区的皮质厚度、面积以及容积改变,以加深对弱势发病机制及皮层功能损害特点的认识。[材料与方法]采用西门子AVANTO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及矩阵头线圈,受试者取仰卧位,由海绵枕将头固定在矩阵头线圈上,同时佩戴耳塞,避免声光刺激,尽量减少头部运动,利用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MPRAGE)扫描序列采集各被试头颅解剖数据,扫描持续时间为3分55秒。扫描结束后,由两名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定,如有伪影存在则重新采集图像。从我院眼科门诊选取5-10岁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作为实验组,分成三个亚组,分别为皮质厚度组(9例)、皮质表面积组(10例)和灰质容积组(10例)。从学校周边地区选取年龄与试验组相匹配的视力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为8例、10例、10例。实验前均在我院眼科进行小瞳验光及试镜。实验组:弱视诊断以1996年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工作会议为标准,即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0.8且不能矫正者;对于屈光不正性弱视要求为双侧性视力异常,并发生于未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双眼视力相等或接近,远视≥3.00D,近视≥6.00D,散光≥2.00D。正常对照组:双眼裸眼视力均在1.0以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无神经系统疾病及眼部疾病,无全身疾病病史。于实验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详细告知实验过程以取得满意配合。实验中先采集矢状位定位相,而后开始采集三维解剖图像,采用MPRAGE(magnetization prepared rapid gradient echo)序列作头部轴位像采集,扫描基线平行于前后联合连线,层厚1.3 mm,层距0.65 mm,TR、TE分别为1900、3.37 ms,TI为1100 ms,翻转角15°,FOV为256 mm×192 mm,NEX为1,矩阵为256×192,平面像素1 mm×1 mm,共128幅图像。被试完成解剖数据采集后,以FreeSurfer软件进行后期的数据处理。首先选择没有伪影的解剖数据作为处理对象,而后将所有数据均通过基于Linux平台的工作站上进行离线分析。具体过程为:调用FreeSurfer软件包(http://www.nmr.mgh.harvard. edu/freesurfer/)将所采集到三维解剖学数据由DICOM格式转换为MGZ(compressed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file)格式,然后行进一步分析处理,主要步骤包括去除非脑结构、分割脑白质、修正局部解剖结构异常、表面平滑、重建皮层等,最终生成双侧半球皮层重建图像。FreeSurfer软件根据Desikan-Killiany图谱自动将双侧半球枕叶皮层各分成以下四个部分,即:楔叶,枕外侧叶、舌回、距状沟周边区。在输入相应的内部指令后,可以得到各被试枕叶四部分皮质厚度、皮质表面积以及灰质容积等解剖参数。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弱视组及正常对照组双侧枕叶各区域解剖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3],观察其是否存在差异,取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及对照组的左半球枕叶四个区域(楔叶,枕外侧叶、舌回、距状沟周边区)的皮质厚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结果依次为t=-1.495,P=0.78;t=-0.732,P=0.238;t=-1.95,P=0.035;t=-1.791,P=0.047;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及对照组的右半球枕叶四个区域(楔叶,枕外侧叶、舌回、距状沟周边区)的皮质厚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结果依次为t=-2.865,P=0.006;t=-2.120,P=0.023;t=-1.867,P=0.041;t=0.040,P=0.099。结果显示,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左半球舌回、距状沟周边区及右侧半球楔叶、枕外侧叶、舌回皮质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有显著性差异2、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及对照组的左半球枕叶四个区域(楔叶,枕外侧叶、舌回、距状沟周边区)的皮质表面积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结果依次为t=-2.407,P=0.014;t=-2.090,P=0.026;t=-2.094,P=0.025;t=-3.6,P=0.001。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及对照组的右半球枕叶四个区域(楔叶,枕外侧叶、舌回、距状沟周边区)的皮质表面积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结果依次为t=-3.749,P=0.0005;t=-0.505,P=0.310;t=--3.167,P=0.0025;t=-3.662,P=0.001。提示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双侧半球楔叶、舌回和距状沟周边区,左侧半球枕外侧叶与对照组相比,范围明显变小(P均<0.05);右侧半球枕外侧叶没有发生显著性改变(P>0.05);3、对弱视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左右半球灰质容积比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结果分别为t=-0.541,P=0.297;t=0.673,P=0.254。提示弱视患儿双侧枕叶皮层的灰质容积与对照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枕叶皮质解剖结构形态学存在改变,同皮层激活功能降低是相一致的。通过对MRI的三维解剖数据分析可以无创性衡量屈光不正性弱视视觉相关枕叶皮质发育情况,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