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眼不同年龄、眼轴、屈光度和后巩膜形态对视盘区域、黄斑区域、眼球壁等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探讨高度近视眼进展的危险因素和可测量指标。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184例355高度近视眼,利用Topocon 3D-OCT、DRI-OCT AtlantisOCT、眼底照相、IOLMsater等影像设备,检测和评估视盘、近视弧、脉络膜萎缩弧形态,近视相关黄斑病变、黄斑中心凹位置、黄斑轮廓形态,不同区域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脉络膜、巩膜的厚度、后巩膜形态等指标。按照年龄分组为Age1、Age2、Age3组;等效屈光度分组为SE1、SE2、SE3组;眼轴分组为AL1、AL2、AL3、AL4组;不同后巩膜形态分组为PS1、PS2、PS3、PS4组。按黄斑病变程度分为单纯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组。探讨不同年龄、眼轴(屈光度)、后巩膜形态对这些指标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1.视盘相关区域:1.1近视弧、视盘面积:不同年龄Age1、Age2、Age3组视盘面积分别是1.99±0.53mm~2、2.49±0.90mm~2、2.28±0.74mm~2;近视弧面积分别是1.40±1.17mm~2、4.68±3.56mm~2、5.99±4.46mm~2;脉络膜萎缩弧面积分别是0.03±0.22mm~2、1.92±3.25mm~2、2.78±2.73mm~2。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46,21.89,13.06,均p<0.01)。不同屈光度SE1、SE2、SE3组视盘面积分别是1.95±0.59mm~2、2.42±0.85 mm~2、2.52±0.84mm~2;近视弧面积分别是2.05±3.26mm~2、4.44±3.51mm~2、7.19±4.03mm~2;脉络膜萎缩弧面积分别是0.42±1.45mm~2、1.39±2.10mm~2、3.64±3.89mm~2,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03,18.91,13.86,均p<0.01)。1.2近视弧种类和范围:不同年龄Age1组主要以近视弧、单侧弧为主;Age2组近视弧、近视弧合并脉络膜萎缩弧多见,单侧弧多于环形弧;Age3组近视弧合并脉络膜萎缩弧眼多于近视弧、脉络膜萎缩弧眼,环形弧明显多于单侧弧。不同年龄组不同近视弧种类和范围眼数分布比较,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0、60.41,均p<0.01)。不同眼轴AL1、AL2组主要以近视弧、单侧弧为主,AL3、AL4组以近视弧合并脉络膜萎缩弧为主,环形弧多于单侧弧。不同眼轴组不同近视弧种类和范围眼数分布比较,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2、23.49,均p<0.01)。不同后巩膜形态:Ⅰ型、Ⅱ型后巩膜形态眼主要以近视弧、单侧弧为主;Ⅲ型后巩膜形态眼主要以近视弧、环形弧为主;Ⅸ型后巩膜形态眼主要以脉络膜萎缩弧、环形弧为主。不同近视弧种类比较,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1,p>0.05);不同近视弧范围比较,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4,p<0.01)。1.3相关性:近视弧、脉络膜萎缩弧面积和年龄、眼轴具有相关性(近视弧:r=-0.53,0.47,脉络膜萎缩弧:r=-0.42,0.46,均p<0.01)。视盘面积和年龄、眼轴无相关性(r=0.14,p=.05;r=0.15,p=0.17)2.黄斑区域:2.1近视性黄斑病变:Age1组主要以M1豹纹状眼底(14.4%)为主,最重病变为M2;Age2组以M1(10.3%)、M2(8.0%)为主要病变,最重病变为M4;Age3组所占比例依次为M1、M2、M4、M3(20.1%、17.2%、13.8%、6.9%),最重病变为M4,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9,p=0.00)。AL1、AL2、AL3组主要以M1病变为主,M1所占比例分别为9.9%、21.1%、12.5%,AL4组以M2(9.2%)、M4(9.2%)病变为主,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1,p=0.00)。PS1组主要M1、M2分别占12%、6.6%;PS2组主要M1、M2分别占26.9%、16.8%;PS3组主要以M1为主,仅占4.8%;PS4组主要以M4为主,占5.9%,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3,p=0.001)。2.2黄斑中心凹位置变化:黄斑中心凹与视盘中心水平线的垂直距离:Age1、Age2、Age3组分别是907±1147um、680±365um、1012±561um;AL1、AL2、AL3、AL4组分别是703±672um、889±743um、849±465um、1217±759um;PS1、PS2、PS3、PS4组分别是1082±859um、769±438um、1073±1059um、1127±529um,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1,3.12,2.85;p=0.04,0.02,0.03)。黄斑中心凹与视盘中心垂直线的水平距离:Age1、Age2、Age3组分别是4896±433um、4907±731um、4948±636um;AL1、AL2、AL3、AL4组分别是4871±354um、4851±470um、4883±482um、5013±925um;在不同年龄、眼轴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0、0.48,p=0.90、0.69)。在PS1、PS2、PS3、PS4组分别是4849±497um、4965±549um、4550±464um、5789±1031u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0,p<0.01)。2.3相关性:黄斑中心凹至视盘中心水平线的垂直距离与年龄、眼轴具有相关性(r=0.21,0.23,均p<0.01)。3.眼球壁:3.1视网膜:视网膜中央厚度在Age1、Age2、Age3组分别是226±25um、229±27um、226±58um;在AL1、AL2、AL3、AL4组分别是225±25um、234±39um、227±39um、221±60u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5,0.63,p=0.94,0.59);在PS1、PS2、PS3、PS4组分别是241±53um、224±34um、249±25um、168±58u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3,p<0.01)。神经纤维层厚度在Age1、Age2、Age3组分别是98±18um、86±28um、61±30um;在AL1、AL2、AL3、AL4组分别是100±21um、88±30um、69±22um、53±28um;在PS1、PS2、PS3、PS4组分别是77±32um、79±30um、58±21um、28±17u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79,21.36,8.51;均p<0.01)。3.2脉络膜:脉络膜中央厚度在Age1、Age2、Age3组分别是160±60um、110±72um、68±52um;在AL1、AL2、AL3、AL4组分别是141±65um、137±79um、82±56um、58±35um;在PS1、PS2、PS3、PS4组分别是113±86um、101±62um、72±48um、43±27u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87,19.87,4.66;均p<0.01)。3.3巩膜:中心凹下巩膜厚度在Age1、Age2、Age3组分别是246±149um、226±86um、244±84um,在AL1、AL2、AL3、AL4组分别是193±115um、251±130um、229±73um、247±84um;在PS1、PS2、PS3、PS4组分别是253±54um、228±77um、257±155um、238±104u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9,0.55,0.59;p=0.74,0.64,0.62)。3.4相关性:视网膜厚度与眼轴具有相关性(r=-0.37,p<0.05)。神经纤维厚度、脉络膜厚度和年龄、眼轴具有相关性(神经纤维厚度:r=-0.52,-0.64,脉络膜厚度r=-0.56,-0.49,均p<0.01)。4.单纯高度近视、病理性近视眼两组比较:其年龄、等效球镜、眼轴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2,-6.47,-7.09,均p<0.01)。单纯高度近视主要以单纯近视弧为主,后巩膜形态主要以Ⅱ型、Ⅰ型为主;病理性近视主要以脉络膜萎缩弧为主,后巩膜形态主要以Ⅱ型为主。黄斑中心凹距视盘中心水平距离,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p=0.40);垂直距离分别为873±774um,966±603u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4)。两组黄斑水平轮廓不对称曲率型分别占59.5%、50.7%,各类型黄斑水平轮廓形态、不同种类近视弧在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分布眼数,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7,47.60;均p<0.01)。两组视网膜厚度的1环鼻侧区域(1n)、2环鼻侧区域(2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2,2.35,p=0.01,0.02),其余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颞侧区域神经纤维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p=0.38);上、下、鼻侧区域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3.07,4.70,均p<0.01)。两组脉络膜厚度的各区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各点巩膜厚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高度近视眼中,随着年龄、眼轴、后巩膜形态的变化,将伴随近视弧、脉络膜萎缩弧面积、范围的扩大,神经纤维厚度、脉络膜厚度的变薄,黄斑中心凹主要呈垂直方向移位。2.近视弧、脉络膜萎缩弧面积、视网膜厚度、神经纤维厚度、脉络膜厚度、黄斑中心凹至视盘中心水平线垂直距离与年龄、眼轴均具有相关性。3.和单纯高度近视眼比较:病理性近视年龄更大、等效球镜更高、眼轴更长;中心凹至视盘中心垂直距离更长;鼻侧视网膜厚度更薄;上、下、鼻侧神经纤维厚度更薄;脉络膜厚度更薄;近视弧种类和范围明显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