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语文阅读教学出现的问题,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倡导体验式阅读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早已被教育界广泛关注,多方探讨,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但是,深入研究这一理论的基本内涵,探讨实践应用的模式和策略,还是一项远未做好的工作。本文试图就此做出一点探索。 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内涵。体验式阅读教学以体验理论、接受美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认为文本是作家生命体验的产物,阅读是读者对文本的再度体验,所以文本的意义是在体验活动中生成的。因此,成功的阅读教学不可能脱离读者的体验,必须以读者的主动体验为主要方式。体验式阅读教学就是以学生的主体体验为主,以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教师的引导为辅,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习得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获得关于人生、世界的各种意义,建构一个完满的个体精神世界。其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是其核心;学生主动的体验活动是其主要方式;智能教学与情意教学相统一是其目的。 第二部分: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特点。体验式阅读教学具有主体感悟性、情感对话性、自主创造性和整体统一性等特点。其中,主体感悟性是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本质特点,情感对话性是教学实施的保证,自主创造性是教学创新的关键,整体统一性则体现了这一理论试图整合多种学说、博采众家之长的倾向。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这些特点各有侧重而又有机统一,深刻揭示了这一理论的基本内涵。 第三部分: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模式。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在本课题研究中极为重要。由于能力和篇幅有限,本文仅从教学目的和活动程序两个方面探讨其模式。 教学目的是构建教学模式需明确的首要问题。阅读教学目的受教育学、心理学、汉语文教学等因素的制约,因此,体验式阅读教学把教学目的看作一个 体验人阅读敦学的理论和实践 包含多个层面的有机整体。从近期的功利的角度来看,传授语文知识、培养阅 读能力,是直接目标:从长远的理想的角度来看,从知、情、意、行各方面影 响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终级目的。活动程序,是教学模式实践应用的 核心环节。体验式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由表层的整体感知逐步向深层的 体味感悟以及更深层次的个性创造逐层深入;以获得最终发展。其中,整体感 知是起点,体味感悟是核心,个性创造是目的。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这三个阶段, 从宏观上体现了教学发展的序列,为教学实践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第四部分: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策略。教学策略是体验式阅读教学得以实施 并优化的重要因素。由于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特点不同,不同的阶段可以采取不 同的策略。初级教学阶段以对语言文字和情感基调的把握为主,所以教师要重 视感知觉,以感知促体验。这一感知策略可分为两步:一是创设情境,营造氛 围,利用语言、音乐或电化手段为学生感知文本营造适宜的氛围;二是整体感 知,把握基调,通过朗读吟咏初步把握文本。中级教学阶段强调学生在己有经 验基础上的情感交流,重视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所以在策略上要 以移情促体验。这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激发想像,语境体验;二、品味语 词,细节体验:三。移情入文,角色体验。高级教学阶段是对前两个阶段的总 结和升华,强调理性因素的指引作用,所以在策略上要以认知促体验。可以鉴 赏讨论,深化情知,也可以写作迁移,完满人格,使学生的体验从简单走向复 杂、从模糊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刻。 综观全文,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两个方面探讨了体验式阅读 教学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一,从体验理论、接受美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出发,分析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二,立足阅读教学实践,探讨 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模式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