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LPVS及不同的吸入气氧浓度对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组织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拟行经左胸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年龄50-70岁,体重指数(BMI)18-23,所有患者无高血压及冠心病病史,术前肺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通气储量百分比在87%及以上,无慢支、哮喘、结核等其他肺部疾患,术前无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术前未行放化疗。根据单肺通气期间是否使用LPVS及FiO2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C组、G-Ⅰ组、G-Ⅱ组、G-Ⅲ组)。C组为对照组,设定潮气量为10ml/kg,吸入气氧浓度(FiO2)为100%,不用呼气末正压(PEEP)。G-Ⅰ组、G-Ⅱ组及G-Ⅲ组均为保护性通气组,潮气量设为6-7ml/kg,呼气末正压(PEEP)为3-5cmH20,其中G-Ⅰ组为纯氧组,在麻醉诱导、双肺通气及单肺通气期间吸入气氧浓度(FiO2)均为100%;G-Ⅱ组在麻醉诱导、双肺通气及单肺通气期间吸入气氧浓度(FiO2)均为80%;G-Ⅲ组在麻醉诱导、双肺通气及单肺通气期间吸入气氧浓度(FiO2)均为60%。单肺通气期间4组均设定吸呼比(I:E)为1:1.5,调整呼吸频率(RR)使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02)维持在35-40mmHg之间。各组采用统一的术前用药、麻醉用药和监测手段。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单肺通气0.5小时(T2)、单肺通气1.5小时(T3)、恢复双肺通气0.5小时(T4)抽取桡动脉血样4m1离心后取上清,用ELISA法测定血中IL-6、IL-8的浓度,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用脂质氧化法测定MDA的含量。同时记录各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计算氧合指数(index of oxygenation,OI):OI=Pa02/FiO2。用呼吸力学模块旁气流法监测单肺通气期间气道峰压(airway peak pressure, Ppeak)、平均压(airway mean pressure,Pmean),每隔15分钟记录一次,最后计算其平均值以评估比较肺的机械性刺激的程度。排除标准:若患者术中出现PaO2低于70mmHg经吸痰及调整双腔管位置后仍不能改善,则将该病例剔除。并改变呼吸参数以维持正常的SpO2及PaO2,以充分保证病人在麻醉和手术中的安全。记录每组中的失败病例数。同时将术中大量出血及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者剔除。结果:与C组比较,G-Ⅰ组、G-Ⅱ组、G-Ⅲ组在T2、T3、T4时点IL-8、IL-6、MDA均降低,SOD活性则较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G-Ⅰ组、G-Ⅱ组、G-Ⅲ组之间相比较,IL-8在T2时点G-Ⅰ组>G-Ⅲ组,在T3和T4时点G-Ⅰ组>G-Ⅱ组和G-Ⅲ;IL-6在T2时无差别,在T3时G- ̄组>G-Ⅲ组,在T4时组>G-Ⅱ组和G-Ⅲ组;SOD在T2、T3时点G-Ⅰ组<G-Ⅲ组,在T4时点G-Ⅰ组<G-Ⅱ组<G-Ⅲ组;MDA在T2时点G-Ⅰ组>G-Ⅲ组,在T3时点G-Ⅰ组>G-Ⅱ组和G-Ⅲ组,T4时G-Ⅰ组>G-Ⅱ组>G-Ⅲ组。结论:单肺通气期间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及相对低的吸入气氧浓度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