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不论从眼前还是长远来看、不论对西部还是全国来说,在西部农村地区开展广泛的环境教育不仅十分必要,而且迫在眉睫。从当前看,城乡二元控制体系下农村环境问题日趋恶化,而西部农村公众环境意识水平偏低;从长远看,西部生态环境重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政策、资金、技术等措施固不可少,但必须看到,通过有效的环境教育引导人们的行为是首要的决定性因素。对于西部地区来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有根本改观,亟需通过环境教育的手段引导公众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向人们传递保护环境的知识和技能,使人们在生活生产中最小限度地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对于全国来说,西部地处上风上水,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西部生态重建对全国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认为,环境意识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总和概念,是衡量环境教育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尺,它由环境保护知识、环境保护理解水平、环境保护态度和环境保护预期行为四个部分组成。同时,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内环境意识调查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问卷调查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在调查的连续性、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缺陷。 本文在问卷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西部农村地区不同目标人群的环境意识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评估。总体看来,公众的环境意识处于中级水平,多属于浅层环境意识。环境意识水平受地区、文化程度、民族、职业、性别、收入和年龄等样本个性因素的影响十分显著。此外,本文对环境意识各组成部分进行了相关分析,分析结果与以往调查结果有吻合也有差别。 本文认为,西部农村环境教育应该注重生态伦理渗透、大力开发与研制学校环境教育课程、加强社会环保宣传教育、突出不同目标人群和不同地区环境教育的差异、充分挖掘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环保思想、加强环境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以突出环境教育的普及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文在文献阅读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并运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数学研究方法对问卷调查的相关信息进行处理。